李善长轻描淡写,灭了倭国上万叛军,威震倭国东西南北,令其国内宵小不敢再妄动。
恰逢此时,朱元璋的亲笔信到了,信里面朱元璋邀请李善长在海上一叙。
一来,朱元璋与李善长签订了军火生意的合约,马上就要进行第一批军火交付。
二来,朱元璋遇见了一件烦心事,想与李善长好好聊聊,倾诉苦恼。
曾经李善长是大明宰相,朱元璋看重李善长、倚重李善长,亦防备李善长。
李善长金蝉脱壳在海外建立了汉国后,朱元璋与李善长成了知心好友。
所谓“高处不胜寒”,走到了君王的位置上,人就越发孤独,难有一个知心人。
李善长,便是朱元璋少有的“知心人”。
……
松江府外,大海之上。
多日来忙于朝政,心绪不宁的朱元璋,终于出海寻得了片刻的宁静。
汉国的大船之上,李善长备了好酒、美食,与朱元璋把酒临风,极为惬意。
“老朱,且饮一杯我汉国的葡萄酒,这可是我让人专门从海岛上运来的。”
李善长笑容满面,与愁眉苦脸的朱元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元璋饮了一杯葡萄酒,叹了口气。
“老李啊,咱有的时候是真羡慕你!”
李善长闻言仰面而笑,问道。
“哦?你羡慕我什么?那大明广袤土地,都是你麾下的,你还羡慕我的海岛不成?”
“羡慕!”朱元璋放下酒杯,道:“咱在你那边待的那段时间,心里真痛快,轻松、惬意!”
李善长的地盘是没有朱元璋大,但李善长这边科技发达,麾下的人也听话,没那么多幺蛾子。
“哪像咱回了大明,烦心的事情是一件接着一件,就说最近,你知道金陵都闹成什么样了么?”
朱元璋向李善长大吐苦水,自从朱棣回了京城,金陵里面就没有消停过。
上至六部尚书,下至还没有功名的士子,有一个算一个,都在为孔希学喊冤。
弹劾毛骧的奏疏堆得比山高,攻击燕王朱棣的奏疏也是雪花一般飞来。
每日,都有官员、士人在宫门外跪着,就连刑部牢狱之外,也有人在为衍圣公喊冤。
“朝廷被他们搅动地不安宁,有些衙门连政务都没法处理,咱头疼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