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九年三月,内阁首辅,兵部尚书杨士奇病重去世!”
“当年九月,儿子杨稷就下去陪他爹了!”
“一系列操作,至少证明,英宗不是个窝囊废!”
听到这里,对这个玄孙的所作所为,果敢刚毅,也不禁点头称赞。
哼!
那帮士大夫,是不能给好脸!
可转念一想,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整顿朝纲,励精图治本是好事,但怎么能依靠宦官。”
“咱立下了祖训,大明宦官不得干政。”
“这小子,当耳旁风了!”
闻言,李善长将两手一摊,无可奈何。
“没办法啊,想要夺回权力,总得有几个心腹。”
“而且,从他爹宣德皇帝开始,就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识字,让他们和文官斗法。”
“但以上这些,还不算什么!”
“真正让文官和英宗反目,产生裂痕的,主要是以下四件事!”
“其一,改行在为京师。”
“永乐十九年,朱棣从应天迁都到燕京,脱离了江南士绅的基本盘,大臣们就嚷嚷着要回去。”
“甚至,在仁宗朱高炽殡天时,遗诏中还有迁都的打算。”
“这一下,朱祁镇把京城定死了,文官们也就彻底回不去了!”
“其二,正统八年,英宗命工部侍郎焦宏,督造航海船一百二十艘,准备再下西洋!”
“之前平定麓川,再征安南,就是为此做准备的。”
“掌握了西南的制海权,才能从容不迫的出海,对外展开贸易!”
这个事,明朝相关的史料中,的确没写,或者被人为的隐去了。
最终,还是在焦宏的墓碑上找到的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