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一团一营,二连连长吴明忠被扣押

张好古和陈其瑜一同抵达东校场,由于现场秩序井然,他们的卸车工作进行得非常迅速。完成任务后,张好古立刻找来黄祥、宋应升、成均以及袁飞等人。

张好古简单地向他们说明了一下接下来的任务安排。黄祥、宋应升和成均将留在潼关,等待下一个任务的指示。而袁飞则需要带领空车前往郑州,并负责与方以智的运粮队取得联系。

张好古强调,无论接到何种任务,各营、连都必须携带充足的武器装备。今天一整天,所有人都要在潼关休整,养精蓄锐,以便明天一早能够顺利执行各自的任务。

经过这样的安排,张好古身边仅剩下一营的兵力,以及他的护卫队。这支护卫队规模较小,仅有十多个人。

夜幕降临,张好古带领黄祥和宋应升参加了由陈其瑜主持的赈灾讨论会议。在会议上,他们讨论了陕西八府的赈灾事宜。由于地域广阔,要想全面救助所有地区是不现实的,尤其是那些位于深山之中的地方,不仅难以进入,更难以找到需要救助的人群。

因此,会议决定以县城为中心展开救助工作,这是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至于年后的春耕等事务,则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已经超出了张好古的任务范畴。

陕西八府之中,并非所有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灾害。其中,延安府,平凉府和延绥镇的灾情最为严重,而其他府镇相对而言还能够勉强自保。然而,西安的西北几个县的灾情虽然比延安府和榆林镇略轻一些,但却比其他府镇更为严重。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反复讨论之后,最终确定了赈灾粮食的分配方案。总计两万石粮食,其中延安府将获得七千石,平凉府六榆林镇可分得五千担,而西安周边则分配到二千石。

张好古深知赈灾粮的发放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每一斤粮食都能真正到达灾民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决定以班为单位,派遣专人负责监督赈灾粮的发放过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粮食在运输和分发过程中出现被截留或贪污的情况,还能保证灾民们能够及时、足额地领到应得的救济。

按照计划,先期将发放五千担粮食,其中两千石运往延安府,两千石运往平凉府,一千石则送往延绥镇。这一举措旨在迅速缓解重灾区的燃眉之急,让灾民们能够尽快得到救助,度过难关。

随着新的一天的破晓,袁飞率领着剩余的二营士兵踏上了返回郑州运粮的征程。与此同时,成均的一营则被彻底打散,以连排级为单位,分别进驻到各个县城。

黄祥所率领的部队驻扎在平凉府,而宋应升则带领他的人马驻守在延安府。成均则肩负起延绥镇的放粮监督的责任。他们三人各自领着一个连。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张好古开始意识到兵力的不足。如此分散的部署使得一些县城甚至连一个班的兵力都无法得到保障。面对这一情况,张好古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进行兵力的分配。

粮食运输的问题,这项任务全部交由地方负责,而护国军的官兵们则主要负责监督粮食的发放过程。这样一来,既可以确保粮食的顺利运输,又能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和人力。

令人欣慰的是,用于赈灾的粮食并未遭遇闯营人马的劫掠,而是安然无恙地抵达了各个县城。这一结果无疑证明了与李过的约定起到了实际效果。每一支运粮队伍都有护国军的将士负责押送,而护国军的军服与其他任何一支军队都大不相同——他们身着统一的草绿色军装,且无人穿戴盔甲。如此一来,护国军的士兵们便极易被辨认出来。

张好古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自己的办公地点设立在潼关。经过一番寻觅,他终于在那里找到了一处令人满意的房屋。如今,他的身边除了吴大宝外,还有护卫队的众人相伴左右。

就在这一天,张好古刚刚送别了一营的人马,正准备稍作休息时,突然有消息传来。原来,方以智的第二批粮食已经启程发运了。这个消息让张好古心中稍感宽慰,但与此同时,他也不禁为之前派出的一营感到担忧。

按理说,一营应该早已到达目的地并传回消息了,可现在却迟迟没有任何音信。这让张好古不禁猜测,也许是因为途中遇到了什么突发状况,导致他们无法及时传递信息。

然而幸运的是,方以智所率领的运粮队每天都会传来消息,这使得张好古能够对后续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一次,方以智成功地运来了三千石粮食,而且由于他精心安排的路线以及一路上的接应,他比张好古所花费的时间还要少,仅仅只用了十四天就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更令人惊喜的是,方以智在卸下粮食之后,他的马车队立刻就启程返回了荥阳渡口。这次返程的带队人是孙临,而三营的二连和三连也一同跟随返回。相比之下,方以智则选择和三营的一连一起留在原地。

这三千石粮食被平均分成了三处,每处都有一千石。当运粮队抵达府治后,这些粮食将会由知府负责进一步向下发放,以确保它们能够到达真正需要的地方。

时间过得很快,第三波袁飞的运粮队也如预期般抵达了。然而,就在这第三波粮食尚未发放之际,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袁飞带领着二营的大部分人马仍然滞留在潼关,而此时,一名护国军士兵如疾风般疾驰而来。他的身上,棉衣破烂不堪,仿佛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有的地方甚至还沾染着鲜血,显得格外刺眼。

这名士兵一路狂奔,终于抵达了张好古的面前。他毫不犹豫地从马鞍上滚落下来,双膝跪地,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声撕心裂肺,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张好古见状,连忙上前扶起士兵,焦急地问道:“发生了何事?快说!”

张好古和陈其瑜一同抵达东校场,由于现场秩序井然,他们的卸车工作进行得非常迅速。完成任务后,张好古立刻找来黄祥、宋应升、成均以及袁飞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