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港口。”
“具体说说看。”
打通海上通道的想法,是前几天产生的。每年秋收之前,各地都会把预估的粮食产量数据报上来。刘平就看到了南州的巨大潜力。但是南州那边粮食再多,运不出来也没有用。
走陆路就太难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走海运。
刘平还专门找到了士燮,跟士燮聊了很久,听取了士燮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又找到了工部、户部一起商议了一下。
只不过要开战了,只是出了一个大概的方案,具体的施行还需要看接下来战事的结果。
但是大概的方案还是可以跟刘备说一下的。
按照刘平等人商量的结果来说,整个思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枢纽港,第二个部分是补给港,第三个部分是前沿港。
枢纽港一共有三个港口,分别是番禺、徐闻、合浦。这三个地方本身就是有港口了,而且当地发展的也还不错。
番禺是 “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汇聚南海诸国商品。徐闻港 “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以交易”,是中国与东南亚、印度贸易的中转港。
合浦稍微差一些,主要原因是当地一直做珍珠贸易,最近没人跟他们做交易了。南州那边的土着都特么去种地了,没有人去采珠,也没有人在海上做贸易了。
从对外贸易上来说,这三个地方都因为刘备势力拿下南州之后,经济活动逐渐萎靡。
补给港则在琼州,儋耳港、珠崖港这两现成的港口稍加修缮、扩充一下规模就可以了。同时琼州还有一个废弃的港口,在珠崖港西海岸。据说当年是伏波将军登陆琼州的港口。
这个废弃的港口就是烈楼港。《琼台志》记载,烈楼港是 “汉军渡海楼船布列之处”,可作为军事据点和民间贸易港。
前沿港口则都在南州了。分别是日南、扶南和顿逊。这也是如今南州比较成规模的城市了。
“这样看投入并不大,也就是烈楼港需要花费一些费用。”刘备摸着下巴思索着。
“港口本身的开支其实不小了。”刘平摆摆手,然后又道:“最大的开支还是船只,一般的小船是没办法做海上贸易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你的意思?”刘备看向刘平。
刘平快速回道:“跟之前纺织、陶瓷业差不多的思路吧。咱们先以官办为主,先把海上商路给跑起来,只要能跑起来确切的能挣到钱,民间愿意闯一闯的人多得很。”
“你打算交给谁来负责这个事儿?”
“海上贸易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某的意思是中央设立海事局,地方设立市舶司。”刘平对此也早有打算。
“你有计划就行。”刘备对刘平的能力是不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