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关羽布防

之所以只做了五年的准备,是因为刘平判断,真要一直处在作战状态的情况下,曹操、孙坚、刘协是不可能扛住五年的消耗的。

也就是说,最坏的情况下,刘备军靠着强大的后勤,硬拖也能拖赢。

“行了,不聊这些,中午就在某这里吃饭吧?”刘备发出了邀请。

“当然!”

四人笑了起来。

.......

襄阳。

此时关羽已经回到了襄阳。并且开始着手打造荆州的整体防务。

荆州之地,北有宛城的曹仁虎视眈眈,东有孙坚的江东势力伺机而动,南有士燮的交州军时刻觊觎,而荆州兵团共有大军十余万,其中水师三万,想要稳固荆州,仍需精心布局。

长江水道,这是荆州的天然屏障,亦是防御的重中之重。他将水师中的两万精锐部署于长江中游的要害之处,重点把控江陵至夏口一带的水域。在各主要渡口,设置了坚固的水军营地,营地内配备了大量的大型楼船与斗舰。

这些战船不仅体型庞大,可搭载众多士兵与武器装备,还装备了威力巨大的投石机与强弩,用以远距离攻击来犯之敌。同时,安排了数支小型快船队,作为巡逻哨船,日夜穿梭于长江之上,严密监视着江面动静,一旦发现敌军水师踪迹,立刻燃起烽火示警,并利用快船的机动性,骚扰敌军,为后方主力争取备战时间。

在长江沿岸的关键据点,关羽下令修筑了一系列的烽火台与了望塔,彼此之间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张严密的预警网络。这些烽火台由经验丰富的老兵驻守,配备了充足的柴薪与烟花,确保无论昼夜,都能及时传递军情。

为了进一步加强长江水道的防御,关羽还命人在一些狭窄的江段,设置了暗桩与铁链。暗桩隐藏于水下,难以被敌军察觉,一旦敌军战船经过,便可能被其戳破船底;铁链则横跨江面,可阻挡敌军大型战船的前进,迫使敌军水师在此处停滞,从而为己方的攻击创造有利条件。

新野方面,关羽驻扎了近半兵力。由黄忠镇守,既能防备完成的曹仁,若是北上也能作为先锋大将。

襄阳城作为荆州的重镇,城墙高大厚实,关羽命人对其进行了全面加固,增设了女墙、箭楼等防御设施。城内储备了大量的粮草、箭矢与兵器,足以支撑长期的守城战。在襄阳城外,还修筑了数座军寨与烽火台,形成了一道拱卫襄阳的防线。

一旦敌军来犯,这些军寨可作为前沿据点,迟滞敌军进攻,为襄阳城争取备战时间。同时,利用烽火台及时传递敌军动向,以便襄阳城内的守军做出相应部署。

另外,关羽以新野为起点、襄阳为重点,搭建了一个完整的防御网。他命令黄忠加固了新野城的城墙,挖掘了宽阔的护城河,并在城外设置了大量的拒马、鹿角等障碍物。

同时,派出小股骑兵,不断在新野周边地区巡逻,骚扰宛城的曹军,使其难以摸清荆州军的真实兵力与部署。

在博望坡,关羽驻扎了小股部队。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设置了大量陷阱,同时暗中挖了兵道,可以隐藏伏兵。一旦曹军进攻新野,博望坡的伏兵便可从侧翼出击,配合新野守军,前后夹击敌军。

对于东边的孙坚,关羽也有所准备。首先就是公安城,进一步加固。之前糜芳在这里干得不错,关羽让他继续镇守在公安城。同时将公安城的守军,从五千增加到了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