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谣言四起
京城的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刘墉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神色凝重地站在府邸前。我与甄平早已等候在此,此次奉乾隆旨意,为即将到来的祭祖事宜提前前往皇陵勘察路线、安排祭祀礼仪等诸多事宜。
“此次前往皇陵,事事皆需谨慎,容不得半点马虎。”刘墉一边说着,一边翻身上马。马蹄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我们一行悄然出城,朝着皇陵的方向进发。
一路上,刘墉沉默寡言,目光不时望向远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甄平则在一旁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不容有丝毫闪失。而我,心中既有对皇陵神秘的好奇,又隐隐担忧此次行程是否会顺利。
行至傍晚,我们来到了一个乡镇——高碑店。小镇虽不大,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我们找了一家客栈准备在此过夜。安排好住宿之后,我们便在街上找了一家饭馆随便吃点,顺便打听一下去清西陵还有多远。正准备返回客栈时,听到几个路人的窃窃私语。
“看到了吗?那个有点驼背的人就是刘墉刘大人,他们刚才在打听去皇陵的路,这刘墉大人私自去皇陵了,这可是犯大忌啊!”一个中年男子低声说道。
“是啊,这皇陵岂是能随便去的,说不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旁边一人附和道。
“嗯,听说刘大人是汉朝皇族刘家后人,莫不是……?”一个青年说了一半就不说下半句了。
先前那个人说:“嘘——别乱说,说错话是要掉脑袋的!”
我心中一惊,赶忙回到刘墉身边,将听到的话告诉了他。刘墉听后微微皱眉,脸上闪过一丝忧虑:“胡说八道!信口雌黄!”刘墉说完后很快又恢复了镇定。
“莫要理会这些谣言,我们是奉圣上旨意行事,身正不怕影子斜。”刘墉嘱咐我们说道,但我能感觉到他话语中的一丝无奈。
又经过两日的行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皇陵。皇陵气势恢宏,红墙黄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守陵的士卒见到刘墉,赶忙行礼。
刘墉向他们表明来意后,士卒赶紧带着我们进入皇陵。在守陵官陪同下,一踏入皇陵,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我们沿着长长的神道前行,两旁的石兽、石人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这里是大清龙脉所在,每一寸土地都关乎着国运。”刘墉轻声说道,眼中充满了敬畏。
我们先去查看了祭祀大殿,刘墉仔细地检查着每一处陈设,对祭祀礼仪的细节反复确认和交代。随后,我们又沿着陵区的路线行走,记录下需要修缮和清理的地方。
在一处偏僻的角落,我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我凑近仔细辨认,似乎记载着一些关于皇陵风水的事情。刘墉听闻后,也赶了过来。
“这石碑怕是有些年头了,记载的或许是当年修建皇陵时的一些隐秘之事。”刘墉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
正当我们准备进一步研究时,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刘墉脸色一变,说道:“怎么回事儿?外面什么人在喧哗?”我们急忙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赶去。
赶到声音传来的地方,只见一群守陵的士卒正围着一个人争吵。刘墉上前询问,得知是一个附近的村民,不知为何闯进了皇陵。
“我只是听说这里修建得十分好看,想进来看看。”村民战战兢兢地说道。
刘墉眉头紧皱,严肃地说道:“皇陵乃禁地,岂是你这样的人能随意闯入的,来人,将他带下去,严加审问。”
处理完此事后,刘墉的脸色很难看。他深知,此次村民闯入皇陵之事,怕是会给自己和守陵的众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果然,当我们返回京城后,关于刘墉“私探皇陵”的谣言已经传得满城风雨。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有的说刘墉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宝藏,有的说他是受了反清势力的指使,想要破坏大清龙脉,还有的说刘墉是汉朝刘氏后人,想复辟大汉江山等等。这些谣言越传越离谱,整个京城都被一种不安的气氛所笼罩。
乾隆在宫中也听闻了这些谣言,心中的疑心暗生。这天在养心殿,他坐在龙椅上,阴沉着脸,召见了和珅。
“和珅,你对市井传言刘墉私探皇陵一事有何看法?”乾隆问道。
和珅心中暗喜,心想“这可不是我要陷害刘墉的,是你问我的哟!”虽然他早就对刘墉心怀嫉妒,而这可是个打压刘墉的好机会,但还是小心翼翼。
“皇上,奴才听闻此事也深感震惊。刘墉向来行事谨慎,怎会私自前往皇陵?其中或许有什么隐情吧?”和珅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乾隆沉思片刻,说道:“是朕命他去勘察皇陵祭祖事宜,而他却闹出这般谣言,朕倒想听听他作何解释,也想听听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