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沙漠中常常沙尘飞扬,会造成视线模糊、天地昏暗的感觉,所以 “漠” 字引申出了昏暗、迷蒙的意思。例如 “秋天漠漠向昏黑”,描述了秋天的天空阴沉、昏暗的状态。沙漠地区人迹罕至,给人一种冷清、寂静的感觉,因此 “漠” 字又有了冷清、寂静的含义。如 “野寂漠其无人”。从沙漠的荒芜、无人问津的特点出发,进一步引申出人的态度上的冷漠、不关心。比如 “漠然置之”“漠不关心” 等词语,表达了对人或事冷淡、不在意的态度。
“宣威沙漠”描绘的将军们征战边疆、使国家威名远扬的事迹,使得边疆异族“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抱怨”。为什么是宣威沙漠呢?因为华夏大地在古代受到的最大威胁便是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中华民族和北方民族争夺的便是沙漠南北的这大片的土地。而华夏大地南方都是山地中的部落,这些部落很难给中华民族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大败游牧民族,封狼居胥,一直是所有将军们最大的功绩,也是历代将军的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宣威沙漠指的是这些将军们在其当时卓着的战功,不仅是国家威名远播,更使他们的威名弘扬当世,让敌人闻风丧胆。
“驰”,形声字,篆文从马,也声。“马”表示和马相关,“也”其本义是蛇的意思,综合下来表示马像射一样的飞驰。《说文解字》:“驰,大驱也。从马,也声。”本义为使劲赶马快跑。
“誉” ,形声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战国文字中,从“言” ,在古代与言语及相关的行为、意义有关;从“舆”(与的繁体字),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其本义为 “党与也”,表示结成团体互相帮助,结合下来,表示多人共同称赞、认同的意思。故此其造字本义:民众给予正面评价,称赞的意思。
“丹”,指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其最初的字形就类似于一个井字中间加了一横,造字本义类似于丹井或托盘里放的朱砂的意思。丹是一种红土矿物,双名丹砂,俗名朱砂。丹砂最初都是开采出来才可使用。所以人们认为“丹”字甲骨文外部为矿井形,字形中间的点画,表示朱砂。也有学者指出“丹”字甲骨文外部是类似于竹筒,因此认为“丹”字外形正像竹筒的剖面形,两边像竹筒壁。《说文解字》:“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一象丹形。凡丹之属皆从丹。??,古文丹。”意思就是开采出来的丹砂。
无论是矿井中出来的,还是放在类似竹筒容器里的,从“丹”字的结构看,古人很早就认识了丹砂,并把它采回来盛在容器中备用。道家把用朱砂炼成的药叫“丹”,后来人们把依药方炼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成药也叫“丹”,如解暑用的人丹就是。
丹砂是赤色的,因此引申出赤色的意思。如宋代蔡襄《荔枝谱》七:“绿核颇类江绿,色丹而小。”古人认为丹砂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古代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丹砂。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用朱笔在铁上书写,叫丹书铁券。过去,皇宫皆漆成红色,所以皇宫又叫丹宫,宫殿的台阶叫丹除,皇帝用的车辇叫丹辇,皇帝居住的地方叫丹禁,这里的丹都指红色。丹叶指染成红色。如《后汉书·公孙瓒传》:“死者数万,流血丹水。”
由于丹砂是红色的,所以有因此引申出赤诚的意思。如南宋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丹心是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