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品质当中,孝道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对父母长辈的孝顺之心都没有,又如何能够谈及其他的品德修养呢?此外,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仁,意味着心怀慈爱,关爱他人;义,则要求人们行事公正,合乎道义;礼,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礼节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智,强调的是智慧和明智的判断能力;信,更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石,代表着诚实守信。除了这些核心的品德之外,还涵盖了诸多其他诸如宽容、善良、勤奋、谦逊等各种优秀的品德特质。
由此可见,福报并非毫无缘由地从天而降,而是源自于自身对于德行的始终坚守。只有那些能够秉持五常之德,并践行五伦之道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做到了我们在这里所论述的“坚持雅操”。那么,如果一个人坚定地坚守住这些为人处世的优良品质,最终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
下面我们便来到了“好爵自縻”。提到“好爵自縻”,有人会想起《易经﹒中孚》中的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句话。其实这两句话中的意思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孚卦的意思是“我有好酒,和你一起共饮”。而文中的“好爵自縻”却完全不一样,具体是怎样的情况,我们往下看。
我们先从“好”字说起。“好”,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好字是几千年来一直不变的常用字。从甲骨文中看“好”的字形都是由“女(或作母,与女义近)”和“子”这两个独体字构成的,从女,从子。《说文解字》:“好,美也。从女、子。”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好”是个会意字,历代也无异议。但女与子形成的好字的解释,大家却莫衷一是。下面我们便将几种主要的说法来讲一下。
第一种说法便是认为好是女子貌美之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为“媄也。从女、子。” 这样注解下来,“好”的意思便是专指女子的美了。
第二种说法是认为“好”的本义同妇女生育有关。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的地位是受到人们尊崇的,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古母女异字同形,又可解释为母亲,不仅仅指女人、少女;“子”可解释为小孩,不仅仅是为男子、青年。“好”的“美好”的本义的来源也应当和女子生育养育孩子有关系。由此可见,古人视女子生养孩子为一种美德,由此而引申出“美好”的意义,后来才扩大为泛指一切美好之物。
第三种说法是源自五代南唐徐锴。他在《说文解字系传》认为:“子者男子之美称也,会意。”按他的说法,“从女、子”便是女子与男子在一起,表示相爱,爱慕就是好的本义。《系传·通论》也有:“好者好也,爱而不释也。女子之性柔而滞,有所好则爱而不释也。小子之性亦然,好附着者也。故文女子为好。”“爱而不释”便是“好”。男女结为夫妻是一件美好之事,用以为凡美之称,也是理所当然的。同样,“好”指“相爱”也大概率是引申义。
无论哪种说法,女和子合在一起的“好”都表示的是美妙的意思,好的意思是不变的。事物的美与善为好,对美与善事物的喜爱也称做好。因为做成的事含有圆满的意思,圆满即是一种美好。所以“好”字由“美好”的含义引申出来表示完成、终了的意思。美好、美丽的东西令人喜爱,故“好”引申出“爱好、喜爱”的意思,读作hào。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爵,象形字。从“爵”字的甲骨文字形来看,爵,甲骨文像一个有盖、有嘴、有手把、有三足的酒器。篆文继续变形,字形复杂。在甲骨文中它下面的三个足,实际上“爵”通常有三支杯脚;中间是用来酒或者盛酒的容器(腹),小方块像手提的把手,又叫“鋬(pàn)”;左边的开口表示人嘴饮酒的“流”。商代金文“爵”更加形象,就是“爵”的实物描摹,右下方像一只手(“又”),表示持爵饮酒。所以其造字本义是爵这个类似鼎的祭祀酒器。
由此可见,“爵”的本义就是酒器,是一种装酒的礼器。“爵”既然是装酒的器皿,那么自然可以用来代指“酒”“饮酒”,因此《易·中孚》中说:“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是说我有好酒,与你共享。在古代使用“爵”这种酒器的人通常地位比较高,因此“爵”被借作爵位,《礼记·王制》中就有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古代往往会因功赐爵,《韩非子·五蠹》中就说:“以其有功也爵之。”这里的“爵”用作动词,表示授予爵位。
“自”,象形字,始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的“自”字,画的就是鼻子,上面短短的一竖是鼻梁,两边弯弯的曲线,勾勒出鼻子的轮廓,中间是鼻纹,两旁是鼻翼,下面是鼻孔,这是个完整的鼻子。“自”的本义就是鼻子。《说文解字》:“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属皆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