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鞠躬有了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鞠”还有其他意思:《尔雅·释言》里就有“鞠,稚也”,“鞠,生也”的解释,例如《诗·小雅》的“母兮鞠我”,就是生的意思。“鞠”还有很多其他的意思,我们不一一细讲了,但又一个意思我们不得不讲,那就是《世说新语》里面提到过的“鞠爱过于所生”,这里的意思很大可能是从鞠躬行礼以示尊敬而演化来的意思——亲爱的意思。这里的“鞠”和我们“恭惟鞠养”的意思应该是最为相近的。
“养”,这个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其繁体字为“养”,属于典型的形声字结构,上部为“羊”,下部为“食”。在《说文解字》中有记载:“养,供养也。从食羊声。??,古文养。”这意味着该字的本义即为饲养、养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它逐渐衍生出许多其他含义,如生育、培养、治疗调养等。这些不同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养”这个概念的不断扩展和深化理解。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养”都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
“恭惟鞠养”从字面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恭敬,思考,亲爱,抚育。这也联不成句子啊。那到底是啥意思呢?我们看成“恭维鞠养”是不是更好理解?“惟”同“维”,意思为维持维护。那么,“恭维”和“鞠养”便是并列的了,意思是:对我们的身体、对自己的品行要像尊重父母一样得来进行精心地维护,谨慎小心的保养。这里还有其他各种说法,在这里大家可以参详一下其他的解释。
下面来说“岂敢毁伤”。“岂敢”这两个字非常简单,咱们就不用具体地说明了。我们从“毁”开始说起。“毁”,最初出现在金文里面,是一个象形字。其上面是一个臼,下面是一个土,表明是一个土制的瓦罐,而右边是一个殳字,表示的是一种无刃有棱的兵器,主要是撞击用。由字形可见,土罐碰上有棱的兵器,结果就是毁了,所以其本义指瓦器缺损。《说文解字》“毁,缺也。从土,毇省声。古文毁从壬。”所以“毁”这个字的意思是拿起武器,用“殳”来捣毁王廷赖以生存的饭钵。后来引申为破坏,毁坏。
那么“伤”呢?“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也见于《诗经》等战国以前的着作,本义指皮肤被利器刺破或划破的地方。最初的“伤”字是这样的——??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边的“矢”字是形符,表示被箭射伤,右边的“昜(yáng)”字作声符。后来在右边的上部另加了个“人”字写作“??”,表示人被箭射伤,这是最早的“伤”字。后来这“人”字作了偏旁,古人便又另加义符单人旁写作“伤”来,表示创伤的意思。所以伤从人,表示跟人有关,说明了受伤的对象;右边的部分是“伤”(去掉单人旁)字简省的写法,作声符。这两个字形组合在一起,指“人受到创伤”。
《说文解字》:“伤,创也。从人,shāng声。”引申用作动词,指伤害、损害。又用于被动,表示被某物或某人所伤害,受伤。后引申为精神受到伤害,即悲哀、痛苦,由此再引申为诋毁,损害他人的名声。还引申出妨碍之义。 “岂敢毁伤”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不敢有任何地损毁和伤害。
《弟子规》中说“身有伤,贻亲忧,”就是说我们的身体若受到毁坏、损伤,父母一定会忧愁痛苦。反之,如果我们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在对父母行孝。所以为人子女欲行孝道,应先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
孝,不仅要表于形,更要发于心。有人说我对父母好就是孝,这也对。但好的表现有哪些?古人给我们做了示范。我们着名的《二十四孝》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我们先讲一下中华历史上舜帝的《孝感动天》:“虞舜,瞽(gǔ)瞍(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yín),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什么意思呢?话说五帝之一的舜帝,是瞎一个眼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天生就是一个大孝之人。这里先介绍一下故事的背景。舜帝生母去世的早,他父亲又给他娶了一个继母,后来给他生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做象。舜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桀傲(jié ào)不驯,非常不懂事。自从有了象以后,后母对象百般娇纵, 对舜则怎么看都不顺眼,重活脏活都要舜去做,还常常无事生非,后来竟发展到要害死舜的地步。有一次舜去修仓房,当舜登上仓顶的时候,他们却抽去梯子,放火焚烧想烧死舜。舜举着两个斗笠从仓顶飘然而落,毫发无损。又有一次舜去挖井,舜刚下到井中,象便把土石填到井里,舜从井下的地道中走了出来。当他的继母和象看到他时,就像见了鬼一样,十分惊恐。尽管如此,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象依然友好。 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当舜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帮他播种。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向他学习,把自己的两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舜帝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孝,是没有条件的。为什么呢?父母的爱是没有前提的,无关我们的好与坏;所以,子女的孝也应该是没有条件的,不在于父母的对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