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 “531” 战略确实成效显着,极大地推动了华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在技术提升方面,该战略促使国内在 5 微米技术上实现广泛应用,3 微米技术取得研发成果,1 微米技术攻关也有了初步进展,成功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产业发展上,其促进了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吸引众多企业投身该领域,构建起以无锡 742 厂、上海贝岭为核心的南方基地,以及依托中科院、高校科研资源的北方基地,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人才培养层面,战略实施过程中锻炼出一大批集成电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产业后续发展储备了力量。
在模式探索上,“531” 战略开创了 “国家主导 + 市场参与” 的半导体发展新模式,国家设立集成电路专项基金支持设备引进与技术攻关,同时引入国际管理经验,为后续市场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然而可惜的是,承接 “531” 战略继续发展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 908 计划失败了,这一失败就导致原本就不小的技术差距进一步扩大,直到几十年后都未能追赶成功。
秦奕问道:“这个‘531’战略目前规划如何了?”
伍坚平介绍道:“这项战略的内容是普及 5 微米技术……”
秦奕听了下,整体战略方向跟前世的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又追问道:“那具体有什么措施呢?”
伍坚平说道:“电子工业部那边初步打算,以锡城七四二厂为代表的南方基地集成电路厂,免费给有需要的企业提供技术资料,同时派工程技术人员驻场,提升各地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扩大 5 微米技术的应用范围,为产业发展打基础。”
“那产业规划方面呢?” 秦奕又抛出疑问。
伍坚平详细说明:“国家一方面打算依托现有的南方、北方基地向外辐射形成集成电路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考虑到鹏城以后有不少芯片设计需求,计划在鹏城成立个珠江基地。”
“新的珠江基地主要搞一些资金需求相对少些的芯片设计项目,同时借助港岛华科制造厂来生产。要是有机会,电子工业部也会尝试把华科的 3 微米制造工艺引进到鹏城,建个新的制造基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到要设立珠江基地时,秦奕眼睛一亮,兴奋道:“哇,设立珠江基地这想法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