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意识形态的评判标准

常先皱了皱眉头,说道:“可是个人创办私企,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出现的事情,这是在意识形态上犯了错误,你怎么看?”

秦奕神色平静,语气却充满力量:“这个问题,我觉得最高领袖在 80 年提出的一句话可以回答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试问如果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生产不了资本主义可以生产的东西,又怎么能称作是先进的呢。”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因为一个私营企业就说是在意识形态犯了错误,这实在是大错特错。”

“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秦奕一口气将前世最高领袖在 92 年讲述的南方谈话里面关于经济改革的大致内容,像是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等观点一一阐述出来。

这一番振聋发聩的讲述,让常先听得目瞪口呆,脑子一时都有些转不过弯来。

十几秒之后,常先才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我回去一定把你这段话好好揣摩揣摩,我们接下来再讨论讨论其他事情吧。”

夜色渐渐深沉,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晚上九点,访谈仍未结束,常先已经换了一盒磁带,而且这第二盒磁带的第二面也已经快录到尽头了。

教室里陆陆续续来了一些 “乾坤” 培训班的学员,秦奕见状,微笑着建议道:“常记者,你要不跟我去电子大楼看看我们建设的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