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正邪两立

有关王钦若涉嫌受贿的这起案子最后的审理及处罚的结果是:这起案件全程只有吴植和余谔参与,宰相王钦若毫不知情,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二十两黄金直到案发之时仍然在余谔手里。换言之,这起案件如果非要强行跟王钦若扯上关系也顶多算是一个“行贿未遂”。总之,这案子跟王钦若本人无关,有罪的是行贿的吴植和帮助行贿的余谔。为此,吴植被剥夺一切官职并被下放监管,余谔先是被降官一级然后被勒令停职查办。

至于王钦若,他虽然没有受贿的既成事实,但行贿之人吴植是他举荐的,按大宋刑律,他有举荐失察之罪,可王钦若所犯的这点事在皇太后刘娥眼里根本不足为道。当负责主审此案的侍御史韩亿(此人是前宰相王旦的女婿,他的八个儿子后来全都考中进士,其中三个更是成为了宰执大臣)请求刘娥追究王钦若的失察之罪时,所有的朝臣都在等着看王钦若这次会以怎样优美的姿势从宰相之位上滚落下来,但结果却是让众人大跌眼镜甚至是气得吐血,刘娥直接让赵祯下诏明确表示不追究王钦若在此案中的任何责任。也就是说,坐在龙椅之上的那对母子不但认为王钦若无罪,反而还觉得王钦若是此案的受害者。

刘娥其实不傻,她嘴上饶过了王钦若,而且还不顾舆情汹汹力挺王钦若,但在心里她却是气得不行。这个也好理解,你最信任最得力的助手不但不给你露脸反而尽给你丢人现眼,那你指定也会关起门来对其破口大骂。但是,王钦若倒是不会在意这一点,刘娥对他可是“真爱”,此事也不会导致他在刘娥那里失宠,他最害怕面对的是那帮一直在等着他犯错然后对他群起而攻之的同僚。

从客观事实上来说,吴植的这次行贿未遂事件确实没有王钦若什么事,但在主观层面早已将王钦若定性为贪赃犯和奸邪小人的大宋君子们却不会这么想,他们此时正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你王钦若就是个屡教不改的贪赃犯,就是个阳奉阴违只会做表面文章的伪君子,这次虽然是太后和皇上赦免了你的罪,可你但凡还要点脸就应该主动请辞,但你没有,你还是厚着脸皮装作自己真的很无辜,可你是什么货色难道我们都不知道吗?

王钦若获得赦免的第二天早上,宋朝的一帮朝臣提前聚集在侍漏院等待天色放亮之后就去大殿上朝。王钦若在一群宰辅大臣里面显得格外的不合群,谁都不想跟他靠得太近,甚至不想多看他一眼。这里面唯有参知政事鲁宗道例外,他满面怒色地用两只眼睛死死地瞪着王钦若,但就是不说话,王钦若也是不敢直视他的目光。等到天亮之后众人都准备上马,偏巧在这时候一只老鼠被马匹惊扰从某个角落里蹿了出来,鲁宗道顿时来了兴致。

他对老鼠大喝道:“你这个丑类竟然还敢出来抛头露面!”

这话明面上是在骂老鼠,但谁都知道鲁宗道是在骂谁,于是众人顿时全都放肆地哄然大笑。王钦若当然笑不出来,他所感受到的只有极度的屈辱。堂堂大宋首相竟然被自己的下属如此当众侮辱,这简直堪称奇耻大辱,可王钦若只能忍着。这件事对王钦若的打击可谓是致命的,他本就身体有疾且心眼又小,经此受辱后他的病情开始加重,整日都闷闷不已,史书更是将他最终死亡的原因归结于此——“及吴植事败,太后滋不悦,同列稍侵之,钦若悒悒以殁。”

尽管此时的王钦若在官场上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但刘娥对他的信任却一如既往。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刘娥就像是一个黑心老板一样拼命地想要榨干王钦若身上的最后一点油水。同时,也是本着能者多劳的宗旨,刘娥给百忙之中的王钦若又加了一点活儿,她任命王钦若兼任译经使。

这个译经使的工作就是负责整理和翻译佛经。当然,王钦若本人肯定是不太懂这方面的业务,但他的具体工作也并不是翻译佛经,而是对已经翻译好的经书进行修改和润色,谁叫你王爱卿是大才子呢!王钦若人生的最后一场悲剧也就在于此,从这个层面来说,他完全可以说是被刘娥给累死的。

吴植行贿事件后的第四个月,王钦若在忙完了中书省的政务之后又急忙赶往传法院去忙着审阅他的那堆佛经。也不知道这天他是不是又被哪位中书省的仁兄给刺激了一回,当他赶到传法院落座之后随即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很不舒服,他因此被人紧急送往自己的府中。

这一次王钦若可不是什么病重,看样子他似乎真的撑不住了。得到通报,赵祯亲自出宫前来王钦若的府中对其予以探视和慰问。同冯拯一样,赵祯此行对王钦若好生一番宽慰并赐给他白金五千两让他好好养病。然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并没有因此而放过王钦若,他在几天后的公元1025年11月30日病逝于自己的家中——他是真正意义上地累死在了宰相的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