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登有些得意道:“能对你这样的天才产生冲击,我还有点高兴——那么话说回来,继续刚才的话题吧。”
“我不信教,我有信仰。”
许灼这一句话,又直接让所有人懵逼。
信仰是教的核心,你不信怎么还有信仰?
“如果没有信仰,你不去坚定地相信一些东西,那么从迷茫到迷失是迟早的事。尼采说,上帝已死。为什么这么说,你们知道吗?”
“因为没了信仰。”助理直接道。
司机是个白人大块头,文化水平显然与体型成反比。
“不不不,有些话谁都能说,但我们想要聊得更好,就得‘因为’‘所以’,有一有二有三,这样一步步来,博登先生您认同吗?”
“认同——我来说说?”
“请。”
上帝是基督三教和伊斯兰教存在的根本,根据《圣经》的说法,上帝赐予人类一切,包括文明,也必将指引人向未来。
所以当人迷茫了怎么办,那就得去祷告和信奉。
要坚信上帝存在,因为他还代表世间一切美好。
那么,当上帝死了的时候,也意味着信仰崩塌,间接否定了以此为中心形成的各个宗教,可上帝真的死了吗?
不,这话是尼采说的。
尼采为什么说这话?
因为尼采生活的时代,是一八四四到一九零零。
这个时代有什么特殊吗?
意大利朱佩塞·托纳托雷根据一九九八年创作的《1900:独白》,指导的电影《海上钢琴师》就能从侧面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其中的主角就叫“1900”。
主角在船上长大,一辈子没下过船。
船上的生活是烧锅炉的船工,各种服务人员,和船长水手等人都能很好相处的存在,主角虽然是船工但也是钢琴师,会为游客们弹奏。
影片展现的整个船上的生活,那是“如梦如幻”,美好且和谐。
很多人只记得其中最精彩的片段,那是爵士乐创始人上船来挑战。
为什么是爵士乐来上船挑战?
不是古典乐?
因为爵士乐就是一个时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