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把衣服和被单洗干净了,晒在院子里迎风招摇,干了就有一股子太阳的味道。
那年春天,别墅的廊檐下,有一窝燕子在那筑了巢,很快就有几只小燕子在巢里冒头了,天天嗷嗷待哺的样子煞是有趣。
李亮和徐晨有空就在那个露台上,看下面的风景,听远处传来孩子们成群结队嬉戏打闹的声音。
徐晨说:“小时候,我在福利院,天天扒着栏杆往外看,就想有人能带我玩。”
李亮说:“小时候,我在乡下,天天骑着个小破车挨家挨户去敲别人门,就想带别人出来玩。”
彼时青涩的男孩中间,有一股攀比的风气,要喝最烈的酒,泡最靓的妞。
没有妞,崽也是可以的。
“我们来玩个游戏。”徐晨拉着李亮躲在刚晾上的被单后面说:“1,2,3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李亮就真的不动了,眼里却堆满了笑意。
徐晨眸光一动,俯身就亲了上去。
——全书完——
第44章 番外一 太阳福利院
太阳福利院在县城一条小路尽头,好几十年风风雨雨一直没拆迁过。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那片儿遇上自然灾害,不少人家原本热热闹闹有三四个孩子,一旦天灾人祸来了,根本负担不起,于是有条件的就分批往南送,没条件的,咬咬牙被单一包,把不好养活的那个往犄角旮旯里一丢,天寒地冻,小孩再苦再闹,也绝不再回头看一眼。
后来,这样的人多了,上头就决定拨款在这座北方小城里造个福利院,无论如何都要先挨过这一阵。
说是福利院,其实一开始就是在一片荒地上筑几道围墙,一栋二层的小楼再加几间矮房就是全部资源,几件小破玩具、几张又硬又冷的平板床,虽然说不上四面漏风,但也是要啥没啥。
徐晨被遗弃到福利院的那年,正好5岁。
那时候北方民用建筑开始集中供暖,不过还在试点阶段,小郊县依然是没有这种待遇的,偏偏那年又是寒潮频发,天气齁冷的滴水成冰,连水管都经常冻住不能用,只能靠几个老师轮流用手压井打水淘米做饭洗菜。室内实在冷得不行了,就生几个煤炭炉子取暖。
那年福利院里大部分收来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里养不起,就想脱手让公家帮忙照顾,也好过留在自己身边活活饿死。也有少部分是身体或者智力本身就有残疾,家里头嫌弃的。所以这么一来福利院的孩子就也有了“阶级”之分。
毕竟竞争是人的天性,更可况,“活下去”这个念头早就在那个特殊年代,在老老少少每一个人的心里深深扎根了。
所以福利院平时分伙食,玩具,那些身有残疾的小孩是抢不到的,就连睡觉时候为数不多的几个“热水袋”,通常也轮不到那些体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