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药剂师

反正都是闲着,亨利根据刚刚追溯的经历一个个用圣门来对着大胡子测试这些药剂。

在18世纪之前这些药剂师绝大部分都是江湖郎中。

因为大多数18世纪的欧罗巴医生毫无经验可言,在英联邦很多医学生一堂课都不用上,只要20英镑就能买到苏格兰最有威望的研究机构的医学学位。

然而大多数的医生虽然没什么本事,却不影响他们收费很高,尤其是给那些贵族们看病时,绝不会心慈手软。

平民百姓肯定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只能找街头的江湖郎中看病。

这些被称为药剂师的江湖郎中,完全不会在乎药物的效果,能卖多少钱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们努力的“发明”各种包治百病的药物,在街头卖力的推广。

如果相信的人不多,药剂师还会招来其中看热闹的市民,让他们亲自体验——当然,这些都是“托儿”。

这些药往往都是出奇的便宜,而且能包治百病,比如专门醒酒的“苏格兰药片”、治疗法兰西病的“玫瑰香膏”——梅·毒、专治咳嗽的“马球”,当然还有服下就见效的止疼片。

对于大多数穷困潦倒的底层市民来说,到绝路的时候往往愿意一点小钱试一试,毕竟已经“生死看淡”。

当然,更多的人选择自己给自己治病。

因此人们生病之后能不能活下去,基本靠运气。

是药剂师的书上,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有药用价值的,他们还有很多的治病小册子,类似于“偏方合集”。

一直到现在这个年代,这种医疗状况都没什么质的改变。

药剂师们一直有源源不断的“新药”,为了卖得更好,药剂师经常会在地方小报纸上打广告。

很多人对于报纸上的神药很感兴趣,包括上层贵族——据说英联邦的女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