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两位哥哥是否还记得那日福州城外的光景?吾读《孟子》,其间有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而历数天命真人发于草原、太祖起兵淮上,至今又是三百年矣。”
“大哥、四哥,那日福州城外,吾仿佛看到了楚国公身上的王气!”
郑芝龙不料一向守礼的五弟会说出这番话来,他犹疑道:“五弟,你的意思是……孙稷侠能成事?”
未等芝豹回应,四弟鸿逵抢答道:“大哥,五弟乃是儒家贤人,文曲星一样的存在,他的话定然不会有错。而且……而且,那日,吾亦隐约见到了孙稷侠身上气运缠身,犹如神人在世。”
俗话说,三人成虎,更何况是自己最信任的两个弟弟说的呢,再加上这两年来,孙稷侠如日中天,俨然已有君子豹变之像。
至此,郑芝龙竟也深信不疑了!
“那如今,咱们如何应对呢?”
芝豹思索再三后,说道:“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今既然公之王气已显,咱们郑氏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才行,事关家族百年大计,大哥您可不能在这个时候犯糊涂。”
“只有您离开郑氏,郑氏才能真正迎来兴盛!”
有什么比家族昌盛更能让人心动的呢,郑芝龙奋斗这么多年,不也是为了这个目标吗?他的心中已然动摇,可随即又对离开郑氏后的个人前途感到担忧。
似乎是知道大哥在担忧什么,郑芝豹又继续劝道:“小弟遍观楚国公近年来之作为,从未见其亏待过主动投诚之人。广东丁魁楚、广西瞿式耜、云南吴兆元等人,无一不受其厚待。由此可见,楚国公心胸宽广,堪称仁义。小弟敢断言,大哥您去了楚国公那里,也一定会受其礼遇!”
郑鸿逵过惯了富贵日子,早就不想打仗了,不管是清军还是明军,他都不想与之刀兵相见。现在既然有更好的选择,他怎么不心动呢?
“大哥,您就听五弟的话吧。若是您担忧前往孙稷侠那里会受辱,那咱们一起陪您过去,有难一起扛!”
“四哥说的在理,五弟愿往!”
郑芝龙见两位弟弟如此,心中感动至极,当下再不犹豫。
“好,拿笔来,本伯这就给楚国公上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