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能够与父亲王翦交战,被动之时不落下风,就远不是王贲可以比肩的存在。
这一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拥有的。
达成目的,王贲内心阴恻恻,笑道:“老将军若是能胜,在下心服口服,老将军若是不胜,也请不要气急。”
“这些讽刺人的话,留着战后再说吧。”
庞煖回头望了一眼头顶的太阳,这是他耍的另外一个小手段,秦军迎面就是阳光,视线不佳。
这么做的缺点是,战斗持续到下午,赵军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阳光会成为秦军的助力。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双方打了一天,即便是没有上阵的将士,也都晒了一天,疲累不堪,双方是公平的,秦军有阳光背射的优势,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下提议,三场战斗,每场用时三炷香,时间一到,立刻鸣金收兵。”
王贲从容淡定,看着庞煖深邃的双眼,等待着他的答复:“我这也是为了两军将士考虑,只要决出胜负即可,不必搞得伤亡惨重,到头来老将军无法与赵王交代。”
庞煖噎了一下,想要同样的话,反击王贲,忽然想到王贲不需要向齐王交代什么,打赢打输回家吃饭。
这里的秦军,即便全军覆没,也不到入齐秦军的一半兵力,以秦王的大度,并不会追究什么。
至于作为赌注的九座城池,战后和谈的时候,赵国能够留住一半,便是上限,齐王根本没有权力,追究王贲的责任。
唯一需要担心的人,是他,赵王表面大度,实际小肚鸡肠。
“多此一举,战场之上,形势多变,三炷香的功夫,可能还没打起来呢。”
庞煖仔细想了想,若全败赵国输一座城池,全胜赵国的十七座城池,他的退隐之战,也将圆满结束。
而王贲输多了,齐王奈何不了他,却会在秦齐联盟之间,撕开一道缝,成为随时断裂的隐患?
任何事情,都会存在风险,根据所掌握的全部信息,庞煖经过一番权衡以后,依旧认为收益比风险更大。
“那便请双方进入战场,在下等战事结束后,再向前辈请教用兵之道。”
王贲自信的背影,使得庞煖心中疑惑丛生,陡然生出一丝不安的情绪。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将军,下令吧!”
庞煖身后,听全两人对话的副将,上前两步,盯着王贲远去的背影,语气中战意盎然。
“兵力是我们的优势,挑选出来的万余精锐,按照批次逐一上阵,利用我军快速机动的优势,在敌人成型之前,冲破他们的防御。”
“诺!”
庞煖下令,不似往常那般简明直接。
刻意强调己方的优势,是说给属下听,为他们鼓气,同样也是说给自己听,坚定信念。
“将军,齐军动作太慢,我们是不是要去帮一下他们?”
与庞煖分开,王贲只是目光扫了一眼忙碌的齐军阵地,跟在其旁边的副将便发现齐军阵地的问题所在。
“催一下吧。”
王贲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先扭头望向远处蠢蠢欲动,随时准备冲过来的赵军骑兵。
副将拍马冲向齐军阵地,远远地便听到他催促齐军的声音。
然而,从远处看去,齐军依旧是忙碌着,却不知道忙些什么,战车慢慢地推到前面堆放起来,举着盾牌的步兵,站在战车的缝隙后面,形成一道不透风的屏障,为躲在后面的长矛兵拦住骑兵的冲击。
这个时候,赵国骑兵多是轻装游骑兵,冲击力反倒是其次,最具杀伤力的是游骑兵奔腾起来,从四面八方射过来的飞箭,让人难以招架。
战车配合盾兵的阵型,为了帮身后的长矛兵挡住箭矢,也为了给他们留出足够的空间用来反击靠近的骑兵。
此外,齐军少量的骑兵,在方阵侧翼游走观察,随时支援压力大的队伍。
这样的应对,王贲提不出毛病,面对赵国快速冲杀的骑兵,要么打呆仗,要么用骑兵对冲。
唯独齐军的行动力,使得王贲的眉头,一直不敢放松下来。
王贲想要探查清楚齐军与秦军的真实差距,并不代表他希望看到齐军惨败,双方还是盟友,面对着共同敌人,少损失一些齐军,也就间接为秦军多保存一分力量。
“让长矛兵往前站,离得那么远,是要等到骑兵撕开前面的屏障后,排队送死吗?”
“告诉他们,赵骑的飞箭会越过盾兵,距离盾兵越远的人,越先中箭。”
怕死还想要获胜?!
王贲举起马鞭,遥指着齐军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