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西北百姓,是困顿的、是失去亲人子弟的痛苦,是朝不保夕的恐惧,与当下的汴京百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汴京是热闹的,但回来的苏允却是冷清的。
抵达汴京之后,钦差跟苏允说自归家即是,然后既没有说高太后、官家等有召见苏允的说法,也没有说其他,只是告诉苏允可以先在家歇息一些时日。
而之后朝廷就像是忘记了苏允这号人一般,既没有召见、没有委任,但也没有追责,没有弹劾,就像是被朝廷忘记了一般。
这里面的缘由苏允自然是能够想得明白的。
高太后、司马光等人认为自己乃是章惇、蔡确那一系的人,他们厌恶支持新法、支持战争的人,因此会对自己苛责。
但还好自己的叔父苏辙与苏轼乃是旧党那边的人,他们或许有要惩治自己的意思,但看在二苏的脸面之上,暂且不惩治自己,但也不可能对自己有所重用。
因此眼下这种局面便是这般形成的。
不过苏允对此倒也不失落,他只是有些心灰意冷,这个心灰意冷不是因为朝廷没有对他任用的缘故,而是因为在西北的失利。
差点、就差那么一点,他就可以打断西夏的脊梁骨,彻底给西夏埋下灭国的祸根,但却就这么功亏一篑了,还害得赵顼早死数月!
苏允其实早就深刻意识到,在这个大宋朝想要做事是极难的,因此他从一开始便没有想过要入仕途,甚至有些逃避,但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个难度。
他为了最后这一战,已经算是殚尽竭虑,先是以盐战入手,逼迫西夏仓促兴兵,随后带着三千静塞军深入夏境,行大迂回,围点打援,调出盐州守军,然后占据盐州,切断西夏大军与兴庆府的通道。
然后将盐州交予环庆路军镇守,自己回归鄜延路,以鄜延路一路之力,吸引二十万西夏大军,让河东路军、环庆路军可以从两翼打击西夏大军。
但凡这两路军靠谱一些,不那么激进,不想着抢功,只需要慢慢地耗,西夏大军终究会崩溃的,他们只能强行撤退,然后三路大军便可以一路追击,至少可以歼灭西夏大军一半的兵马,如此一来,西夏的脊梁骨就算是断了!
可以说,他已经做足了准备,将饼给煎好端上了桌子,甚至怕吃的人被烫着,还稍微晾凉,但就这样,他们还吃噎着了!
苏允有些心灰意冷,既然朝廷不搭理他了,他便也心安理得的躺平了。
现在他的心态颇有一些类似一句话,叫:一时的主动,换来了一生的自闭。
好在家里还有妻子章若。
原本章惇去汝州,想要叫上章若一起去,但章若却是不肯,说若是苏允回京孤身一人的话,那得该有多失望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