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赵相不能不为家人考虑一二。

他的尴尬之处在于,他是草根丞相,身后并没有强大的家族,自他发迹后,从未断过对老家和族人的扶植,建学堂找夫子送课本给奖励,或许是老赵家祖上的青烟全冒在了他头上,十几年就读出一个吊车尾的进士来,别的举子秀才也稀稀拉拉,不堪大用。

唉。

族里不给力,家里儿子他也不成器呀。

哪哪都好,又孝顺又听话,只一项,读书不成。想当年赵相亲自启蒙,最后闹得差点儿手刃亲子。他也反思过,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得当,请来各种风格的先生,严厉的和气的正派的风趣的温柔慈和的奉行棍棒的,最后,全自请辞去,或直接或委婉的与他说:令郎根本就没生读书的那一窍,不能怪孩子,孩子也可怜。

赵相:……后继无人我不可怜?

是,赵相后继无人了。

女儿想嫁到大家族去,无可厚非,谁不想自己长长久久荣华富贵呢?本性如此,可同样,人的本性让大门大户更加看重娶儿媳妇能得什么利益。

赵家的尴尬便显了出来。

单看赵相一人,无数人巴结奉承,娶他的女儿不亏。可往前看,赵家还是泥巴腿子,往后看,赵相的儿子绝对继承不了父业甚至做不了官,这门亲事便要仔细思量了。

结亲结亲结的是两户之亲,不能我们家大业大族人多庇护你女儿,你却人丁凋零只做一锤子买卖吧。

所以说,赵小姐的婚事其实尴尬,也就她们娘俩儿不觉得。

为了女儿和儿子,赵相愣是不敢老,非得再坚持个二十三十年的,把孙子外孙拉扯起来不可。老天保佑,让不肖子孙们生几个肖的吧。

朱大善的文章,让赵相想到另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