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玉清观

诏阴录 蘑菇小巷 1233 字 17天前

“孟瑶,这就是玉清观?”

我们三人伫立在玉清观的门口,仰头凝视着那朱红色的观门。这观门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在晨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别样的光芒。

我微微点头,目光同样落在那观门上,缓缓开口道:“这玉清观,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年间。相传,当年有一位云游四方的高道,道号玉清子。

他在此地结庐修行,常为百姓治病驱邪,深受爱戴。

一日,玉清子在山中闭关修炼,恍惚间见一道金光自天际洒落,直入他的眉心。在那灵犀一动间,他领悟了高深的道家妙法。

此后,他越发觉得此地灵气充盈,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修行宝地。

百姓们为感恩玉清子的善举,自发筹集钱财,在他结庐之处修建了一座简陋的道观,最初便以玉清子的道号命名。

历经数代道士的苦心经营与修缮,才逐渐有了如今的规模。

传说每逢月圆之夜,若心诚之人在观中静心冥想,便能感受到玉清子留下的灵气波动,甚至能隐约听见仙乐飘飘。

还有人说,曾经有一位身患重病、药石无灵的少年,在玉清观中诚心祈愿后,当晚便梦到一位白发老者为他施法治病。 次日清晨,少年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而那老者的模样,与玉清子画像中的极为相似。

曾有一对夫妇,他们唯一的孩子在一个漆黑的雨夜走失。夫妇俩寻遍了大街小巷,问遍了所有邻里,却毫无孩子的踪迹。

绝望之下,他们来到玉清观,在玉清子的神像前长跪不起,哭诉着自己的悲惨遭遇,祈求神明怜悯。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希望之时,第二天清晨,孩子竟出现在离家不远的巷口,衣衫虽有些凌乱,但安然无恙。

孩子说,是一位白发爷爷牵着他的手,把他送了回来,而那白发爷爷的模样,与观中玉清子的画像别无二致。

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她的父亲被查出患了绝症,家中为了治病早已一贫如洗,医生也宣告无力回天。女孩每日早早来到玉清观,跪在蒲团上,为父亲虔诚祈福,哪怕风雨交加也从未间断。她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女孩在观中睡着后,梦到玉清子手持拂尘,轻抚父亲的身体。

醒来后,她匆忙起身查病床上的父亲。竟发现,她父亲的气色竟好了许多。此后,父亲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竟完全康复,一家人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