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县城里面已经有了几家粮铺和绣坊,他们要是再开粮铺和绣坊,难免得和人家抢生意,开杂货铺虽然也会和人家抢生意,但卖的东西多了,自然的就能分摊风险了。
两人商量好后就一边找铺面一边打听县城里名声好的教书先生。
半个月后,铺面买好了,教书先生也请好了。
铺面位置离家很近,就在燕子巷主干道的十字路口,那里本来是一个二层楼的茶馆,生意还行,但最终被姜河的钞能力给拿下。
铺面拿下后要装修,姜宁根据自己在末世社会看过的超市格局给姜河提建议,让他多做一些货架。
姜河接受了姜宁的建议并打算把做货架的事情交给村里人做,让村里人赚些外快,同时,杂货铺要请人,姜河也打算优先从村里请人。
姜宁知道姜河的打算后没有什么意见,只是提醒姜河一开始就要定好规矩,公归公私归私,这样才不会乱,同时姜宁和姜河提议,可以将位置出租。
比如说把卖蔬菜的摊位出租给村里人的某人,让他自己供货自己经营,然后自己这边就根据他的营业额提成几个点之类的。
姜河听着女儿的建议,只觉得女儿好厉害,甚至都想让女儿别学医来经商了。
可惜姜宁对经商不感兴趣。
她对于父亲的建议,也不过是来自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已。
要是父亲和她一样穿越过末世社会就该知道,这在未来的超市经营中是很平常的经营方案。
她不是有经商的天分。
她是借花献佛而已。
把一些自己能想到的提议都跟父亲说后,姜宁就不管杂货铺的事情了,反而是陪着弟弟妹妹一起上了几节课,感受一下教书先生的教学方式。
据说这位教书先生是县城里面很受推崇的启蒙先生。
宁氏能将这位先生请来,也是花了不少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