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千难万难,从沙子到芯片,其中有上百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集合了人类最尖端的工业化水平。
不过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一切都是有极限的,芯片的底座是硅片,而硅原子的直径在0.2纳米左右。
所以硅片上的晶体管是不可能做到无穷小的,哪怕接近硅原子的大小都不行。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当晶体管的大小达到0.5纳米左右,晶体管就会产生电流隧穿效应,导致硅片失去半导体特性。
甚至考虑到良品率和实际操作的难度,科学家们认为芯片的制程最多在2纳米左右,这已经是人类工艺的极限了。
摩尔定律决定了在现有模式下的性能极限,也就是说哪怕西方国家再厉害再牛逼,可他们研发的芯片也只能到2纳米为止。
如果想要造出更加尖端的芯片,那就只能选择其他材料替代硅片,可最起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材料能超过硅。
当然也有一种思路,直接走量子芯片的道路,不过这种思路哪怕在十五年后也只能是在实验中,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非常遥远的一段距离。
“摩尔定律锁死了现有芯片的研发上限,而且随着芯片的精度越来越高,迭代的速度也会越来越慢。”
“只要我们愿意追赶,总有一天我们是能追赶的上国外先进水平的。”李焕接着解释道。
在场的一干互联网大佬基本上都是理工科出身,对于摩尔定律自然也有所了解,知道李焕所言并不是在信口开河。
从理论角度上来讲,李焕的这番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以华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芯片进口的资金总量很快就会超过石油,芯片将成为我们国家最大的大宗进口商品。”
“预计每年我们国家要花费将近三千亿美刀来进口国外芯片,这是一个海量的市场。”
“而这其中有一大批是低制程芯片,只要我们能抢占这一部分市场,那我们的芯片产业就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李焕最后断言道。
听完李焕这番话,在场的众人都陷入沉思,有市场有未来,听起来确实可以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