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到目前为止, 叶小天手中已经有了不少的货了, 如果只想赚一波快钱, 完全可以直接开始拉升, 在拉升的过程中出货。
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就像盖房子, 只有把地基打得足够牢固,将来房子才能盖得足够高。
目前的这一波浮筹, 就是清理那些意志不坚定, 一直犹豫要不要出来的这些人。
将来还要重新清理, 到时候目标人群就是里面一直持仓的大户了, 这个标的里面,一定有很多的大户在里面等着。
对于这些人, 不管再怎么下跌, 估计也很难把他们清洗出来, 除非自己真的不玩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们一点利润,然后通过时间不断的熬,才能把这些人弄出来。
冯琤见叶小天有打算, 心中稍安
“那行,那这几天就往下砸吧,是快速砸下去,然后我们开始承接散户的货还是慢慢的下去。”
做盘每一步的操作,得到的效果自然是不相同的。
如果快速砸下去, 然后在底部开始震荡, 这个效果是最好的。
做交易的无非就是贪婪和恐惧, 快速下去能放大人的恐惧, 当标的一旦企稳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开始期盼上涨,一旦没有上涨,就会担心继续下行。
这个时候抛出手中的货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走势是缓缓下行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当股票价格持续阴跌时,散户往往陷入"温水煮青蛙"式的心理困境而不愿离场。
这背后折射出典型的非理性决策机制,首先是"损失厌恶"效应,人类对亏损的心理痛感是同等收益喜悦的2.5倍,账面浮亏尚未兑现时,投资者倾向于拖延确认损失。
其次是"锚定效应",散户始终以买入成本作为参考点,当股价从高点回落20%时,他们期待反弹至初始价位而非根据现实调整预期。
第三是"自我合理化"机制,面对持续下跌,投资者会不断搜集利好信息安慰自己,将下跌解读为"庄家洗盘"或"技术调整"。最后是"沉没成本谬误",当亏损超过30%时,部分散户会产生"已经跌了这么多,再等等或许能回本"的赌徒心理,这种心理在机构投资者中却会被严格的止损纪律所抑制。数据显示,当股价下跌超过20%时,散户交易量反而萎缩50%以上,这种群体性行为偏差最终往往导致亏损扩大,形成"越跌越不愿卖"的恶性循环。
听到冯琤这么问,叶小天毫不犹豫的说道
“还是快速下跌吧,我不想再磨蹭下去了, 对你的要求就是既要快速下跌, 又要给散户出货的机会,不能一口气直接砸跌停上。
这其中的度你要好好把握一下。”
冯琤点点头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能会击穿你给我设置的最低点, 然后快速的拉升回来,这样没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