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折铜征缴

在最近通过陆绎安排在江南的锦衣卫传回的消息,严绍庭也知晓了,江南那帮人为了能将金行给挤兑破产,竟然有不少人是卖地卖宅卖铺子,也要去金行取现银钱。

亦是在这个过程中。

停靠在杭州府市舶司码头的柏富贵那帮人,白白的通过这一次带来的数百万两银子,几乎是以极低的价格,将浙江两地有价值的东西都买空了。

得想个法子,从柏富贵这帮人手上将那些有价值的资产弄回来。

严绍庭暗自思忖着。

而在前头。

李春芳则是继续急声说道:“如今南直隶、浙江两地正行度田,本就局势混乱,月余时间,南边更是要开始春耕,正值青黄不接之际。如今若准允张居正所请之事,折铜征缴赋税,恐会引起地方生变。”

这一次。

不等旁人开口。

心中已经觉得张居正所请是个好办法的高拱,便已经皱眉看向李春芳。

“老夫倒是觉得叔大奏请此法甚好。”

“折铜征缴,免江浙两地百姓输粮之苦,又如何会引来变故?”

李春芳心中一颤,不成想张居正上了一道奏疏,不是严绍庭那厮附议反驳自己,也不是袁炜、赵贞吉这两人挤兑自己,反倒是高拱出言驳斥。

他脸色一动,颔首侧身道:“元辅,如今九边正在整顿之中,都察院海瑞巡察九边,加之河套、阴山新边设立,朝廷也在迁徙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百姓移居新边,整编抽调旧边军马移防,这里头处处都是要耗费钱粮,安顿军民。虽如今天下米粮,以湖广居多,可江浙两地所产米粮,亦是要输送入京。若是少了这一处米粮,恐朝中近年日用不足。”

李春芳心中也知晓自己光说江浙生变是空话,便当即将这件事和九边扯到了一起去。

您高阁老也不想九边出事吧。

到时候真要是九边闹出缺粮的事情,那可就是您高阁老今日点头应允张居正所求造成的!

高拱闻言,当即便是脸色一沉。

而李春芳也不愿彻底得罪了这个首辅,语气缓和下来,轻声说道:“张居正所奏此法,确也可行,乃为百姓之便。但当下却并不合乎时宜,倒不如将此法暂歇按下,待江浙两地度田一事完毕,新边军民安顿之后,才行此法于江浙两地,惠以两地百姓?”

朱载坖亦是目光一动:“元辅,此事……”

见皇帝垂询,高拱心中不由一叹。

江南财税要紧,百姓生机也要紧。

但九边之事,更重要!

瞧着眼前局面,似是陷入僵局。

严绍庭忽然闪身而出。

红袍晃动。

他已经是到了前边。

“陛下,因此前乃是臣奉旨率军北征,若论新边之事,微臣倒是能言一二。”

朱载坖原本还以为折铜征缴这件事当下已经不能立即办理了,此刻却见严绍庭出来说话,不由眼前一亮。

他对这些事情确实没想那么多。

只是觉得,若是能在自己手上,多多推行一些善政,总是个好事。

若是晚一些去做,天知道会出什么新的变故。

现在见严绍庭似乎有别的论点,当即点头道:“润物尽可直言。”

严绍庭颔首谢恩,而后在隔壁李春芳那不善的目光中缓缓开口:“自去岁臣引兵出关,讨伐蒙贼,折俺达部数万精锐,武川伯骁勇追敌,漠南诸部北逃。臣以为,近年三五载之间,九边当不见蒙贼大部来犯。而河套、阴山新边之事,虽牵扯迁徙百姓,安置军马,但此事兵部会与户部早已勤勉于事,想来今年内便能有个稳妥。”

说罢。

他便看向户部尚书高燿,以及兵部尚书杨博。

杨博当即手抱笏板站出。

严绍庭方才那话,分明是在夸户部和兵部做事勤勉用心,自己当然不能干着兵部尚书的差事,反倒是不承认这事。

“回禀陛下,河套、阴山新边确如严少保所言。新边所需军马,原有戚继光所部屯驻,阴山一侧若无蒙贼大部来犯,当无虞。而固原、延绥、山西等边,自新边设立,便已无边外忧患,兵部近来早已整编抽调各处兵马前往河套、阴山要地屯驻。”

说完后,杨博又看了眼还在班列里的高燿。

高燿会意上前。

“陛下,阴山以北以军屯为主,武川等城皆为军城,户部并未迁徙关内百姓于此。而阴山以南,河套一带,已召发三万户百姓移居,虽城池屋舍尚未建全,百姓却已居于此。因兵部所言固原、延绥、山西等边,不复从前存边外忧患,各地屯粮亦可就近调入河套。”

自严绍庭进奏之后,杨博和高燿一前一后补充说明。

李春芳的脸一片阴沉。

朱载坖更是扫了李春芳一眼。

而后面露笑容的看向严绍庭等人,最后落向高拱。

“元辅。”

“若是以润物及户部、兵部所言。”

“江浙两地折铜征缴赋税一事,是否已然可行?”

…………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