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严少保白日寻欢

偷鸡不成蚀把米。

今日。

活了大半辈子,在官场打拼一生,终于是稳稳坐在内阁大臣位子上的李春芳,终于是真真切切的亲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他的脸色比紫禁城外青石板铺砌的街道下面的暗渠还要黑。

他的尴尬和恼火,能让他将脚下自苏州府制成起运入京的金砖抠开。

神啊!

如果这个世间当真有神的话,我愿意付出一切,收回今日在这里说出的所有话。

此刻心如死灰的李春芳,在心中不断的祈祷着。

但他却也明白,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一样。

覆水难收。

当现场大多数人,尤其是一众内阁大臣都发出声音,表明立场,同意严绍庭的请求时,皇帝轻轻的点了点头。

这一刻。

李春芳恨不得自己寻一把刀抹向自己的脖子。

他是如今朝中清流旧党的魁首。

但也是在这一刻,他成了所有清流旧党的罪人。

成了江南士绅豪门的罪人。

他蠕动着嘴唇,想要开口反对这项议题。

但同在内阁的赵贞吉却更快一步。

只见皇帝点头开口应允此事,要以南直隶和浙江辖下全部府县为试点,开始度田之策,清查全部田亩后。

赵贞吉便满脸笑容的站了出来:“皇上圣明。择南直隶、浙江为度田试点,两地近年来屡有朝中新策施行,加之去岁应天巡抚辖下也已做过一次清查田亩之事,如今再选此地,想来地方官府也更有经验,如此度田一事操办起来,定然会更为顺利。”

随着赵贞吉开口,本来还想反对一下,或者是换个地方试点度田的李春芳彻底哑然,默默的闭上了嘴。

实在是南直隶有过清查田亩的经验了。

自己根本不可能找到更好的理由去阻止这件事情。

李春芳默默的看向严绍庭。

他清楚的记得,就是对方去年奉先帝旨意南下江南,然后闹了好大一出事。

李春芳心中默默的想着。

然而朱载坖却受到了赵贞吉的启发。

他当即笑着嘀咕起来:“朕倒是之前忘了这件事,如今想来确如赵阁老所说。既然应天巡抚辖下有过清丈田亩……朕记得都察院是不是有个御史还在南京那边?”

赵贞吉当即笑着说道:“回皇上,是都察院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高翰文。”

朱载坖点了点头,将高翰文这个人记下,而后又说道:“朕倒是也没忘了,张居正这时候也是在南边。”

这下轮到高拱回答:“张居正如今正任海务总督大臣,辖制海务总督衙门及税兵衙门,提督水师。”

虽然张居正这两年一直都在南边待着,但有鉴于之前应天巡抚辖下一十二州府清查田亩一事,赵贞吉因此升入内阁,张居正也同时将税兵衙门兼办了起来,并且正式提督水师。

朱载坖再次点了点头,脸上的神色明显更加轻松了起来。

严绍庭默默的注视着皇帝,心中已经了然,皇帝大概是要让张居正和高翰文两人搭档当差做事了。

果然。

下一秒。

朱载坖便笑着开口道:“度田是大事,关系社稷。朕还记得嘉靖四十年的时候,张居正就南下东南,负责苏州府、松江府改棉为桑的差事,后来也参与过清查应天巡抚辖下府县田亩一事。”

这话已经明显如严绍庭所猜想的一样。

在场众人也皆品味出来,皇帝要开始重用张居正了。

李春芳原本就心神不安,此刻一听皇帝的意思,更是眉心被乌云笼罩。

朱载坖却是继续说道:“南直隶、浙江,历来便是朝廷财税重地,占天下总数之三四,光由地方操办度田一事,朕……”

他扫了一圈,最后目光有些深邃的看了李春芳一眼。

“不放心。”

皇帝不是不明白,不是不懂。

李春芳心头猛然一跳。

朱载坖却已经是转换语气,笑着说道:“朕会知会司礼监拟旨,内阁堪合,加张居正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任南直隶、浙江度田使,节制地方,一切官员须得听命。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高翰文,官升一级,为右副都御史,任南直隶、浙江度田副使,调清江浦千户所于帐下听命行事。”

皇帝金口一开,圣谕降下。

便是李春芳也只能躬身领命。

此事已不可违。

而张居正加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官衔也好,高翰文官升一级也好,都不过是常规操作,为的就是他们两能节制南直隶和浙江两地,好完成度田一事。

真正有趣的是,清江浦那个千户所。

这是当初严绍庭南下江南的时候,在清江浦遇刺后上疏请立,先帝特批建立忠勇营之外,又单独降旨依照严绍庭所请建立的千户所。

如今皇帝让高翰文提督这支千户所归于帐下听命。

显然是看准了清江浦千户所是新设兵马,和地方上的关系并不深切。

而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亦是说明皇帝现在就清楚,南直隶和浙江度田一事并不会顺利,中间必然会出现波折,所以必要的时候可能会需要军队去镇压风波,平息事态。

这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

同时也表明了,就算到时候南直隶和浙江出了事情,闹到京师,皇帝大概率也不会问罪张居正或者高翰文。

因为出乱子,是在皇帝的预料之中。

想明白这一点,李春芳心头更是凝重起来。

而高拱和严绍庭等人,则是眼神中透着一丝意外的看了几眼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