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转型生产老头乐?

“至少这三年,我们能挣钱。前年全国销售了接近二十万辆,去年就增长到了四十万辆,今年至少是六十万辆,甚至是七十万辆的市场销量。”

“不说其他省份的市场,光是在省内市场,去年就卖出去了五万辆,今年有望翻倍。”

“一辆车哪怕只赚一千块,我们拿到省内一半的市场份额不难,至少有五千万的净利润,如果能开拓周边省份市场,一个亿的净利润轻轻松松。”

“明年呢,后年呢?那时候每年销量都会超过百万辆,我们拿到两成的市场份额,每年就有至少两个亿的净利润!”

“至少三年内,我们再不必为嵩山客车的资金发愁,甚至可以让嵩山客车上交一些利润,增加财政收入。”

张恪清摇摇头:“文渊同志,那你知道现在全国有多少做老年代步车的企业吗?有上千家。我们省内就有不止一家。”

“你怎么保证拿到两成的市场份额?是不是要增加不少的销售成本,一台车的利润还能有上千块吗?”

“我不否认现在看起来市场在蓬勃发展,可企业要上马这个项目,也需要新增生产线,还要跟其他企业竞争,重要的是这样会极大的拉低嵩山客车的品牌价值,你觉得会有企业愿意买一些生产老年代步车企业的电动客车吗?”

“如果你非要生产老年代步车,那也绝不能使用嵩山客车的品牌,我们不是还有另一个要放弃的品牌吗?”

目标是短期内挣一笔,这倒也不是不能做,可绝对不能毁了嵩山客车的品牌。

正好轻汽公司的品牌没用了,就用来生产这些老年代步车吧。

祝文渊松了口气,终于是说服了张恪清,不用嵩山客车的品牌也行,反正他的方案是通过了。

但生产老年代步车,确实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是要振兴嵩山客车,要想尽办法提升销量,提升利润,这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