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里有一台老立式钢琴,这是一台苏联‘莉莉卡’钢琴。
这玩意在前苏联国家可真的不罕见,当年白俄罗斯还属于苏联的时候生产了大量的钢琴,着名的牌子就是‘莉莉卡’、‘车尔尼’之类的,其实现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工业城市克拉斯出产的‘艾米修斯’钢琴当时也挺出名。九十年代那些倒爷除了把龙国商品带去俄罗斯外,也带回来大量的苏联产品,比如说大量的苏联钢琴。
但是这些钢琴现在在龙国基本上都没了踪迹,基本上都当劈柴给卖了……
没办法,苏联的钢琴质量忒烂。什么榔头变形、弦轴松动之类的问题一大堆,现在基本上能看到的苏联钢琴也基本上是个摆设。
不过这里的这台钢琴保养的相当好。
这是因为房东老太太自己原来就是本地小学音乐老师,退休后也在教孩子弹琴。
为什么在前苏联国家经常能看到钢琴?
前苏联有很多的问题,但是也有很多的优点。
前苏联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精神文明建设,像什么芭蕾舞、钢琴、歌剧、交谊舞之类的‘西方高档艺术’生生让他们变成了平民艺术。当年苏联老百姓每天上班,下班后去工人文化宫学舞蹈、弹琴、绘画、唱歌等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尽管苏联钢琴质量不咋地,但是他们的钢琴水平真不低,出了一大堆的世界级钢琴家。特别是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四大长老’那基本上都是属于‘扫地僧’级别的。
七大钢琴学派里就有‘俄罗斯钢琴学派’,这个学派诞生于沙俄时期,但是发扬光大却是在苏联,强调的就是‘用钢琴来唱歌,使得乐器旋律化’,包括龙国钢琴界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是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某种意义上的‘分支’。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很多前苏联国家的老百姓尤其是老人基本上都会一手乐器,最常见的就是什么钢琴、手风琴之类的,很多家里都摆着钢琴,像是某种家具一样常见。
现在老太太正在弹奏一首优美的钢琴曲,引得巴特蒙赫和巴图琪琪格都好奇出来在听。
巴图琪琪格仙子阿对待萧鹏也挺尴尬,还是巴特蒙赫来到萧鹏身边:“房东老太太弹的是什么呢?这手指头都快出残影了。。”
萧鹏道:“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前奏曲,虽然不如贝多芬的同名协奏曲出名但是难度要高出一截,这房东老太太的琴技可真不错。”
巴特蒙赫一愣:“你还懂钢琴?”
萧鹏笑道:“有段时间确实太无聊了,就只能玩乱七八糟的乐器了。不过我弹就是瞎弹,可没弹过这些高级曲目。”
“那你怎么一听就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巴特蒙赫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