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袁尚排疑

东瀛地区,李典和满宠已经在公孙康的调动下进入东瀛邪马台国,觐见女王卑弥呼,开始筹备和指导对狗奴国的进攻,从而对倭寇的进犯釜底抽薪。

淮南地区,文丑和侯成、成廉三将进行军事部署,在合肥、寿春两座大城的旧址上开始筹建军事营寨。袁尚还专门调荀谌、刘晔二人开始重建两座大城。把当地的流民集结起来,并且提供物质支持。用的的类似于屯田制的方式,只不过不种地,而是建城,务工。袁尚把北方的很多资源和人力调到此处,组织重建工作。

许昌,袁尚把高顺和陷阵营调回许昌,审配叔侄依旧坐镇此处。决不让上一次的倭寇逼宫再次发生。

袁尚亲自率领五万大军,从许昌南下荆州襄阳,与贾诩的五万万守军汇合,对江夏开始用兵。

谋士方面,随行的有司马懿,贾诩,辛毗,黄月英。

武将方面,颜良、赵云二将总领补充新鲜血液的华北铁骑、吕布的飞龙骑、甘宁组建的三万荆州兵团、刘辟、龚都、宋宪、魏续,关平的先登营。

霍峻、文聘、魏延三将则在南郡驻扎,有两万荆州军队。

如此庞大的兵力,豪华的将领阵容,袁军对江夏的进攻态势十分高压。当下的周瑜从兵力到将领,都处于绝对的劣势。

小主,

经过江东的补给和荆州的征兵,目前江夏的兵力不过六万人,武将方面凌统、徐盛、蒋钦、韩当四位江东武将坐镇。孙权见袁尚大军南下,于是又把关羽、张飞二将请到江夏军中,以应对吕布和赵云两位当世猛将!

这一战,袁尚势在必得,司马懿和贾诩都给出了正面攻打江夏的策略,因为雷公车的攻城部队已经就位,又有吕布等猛将的地面部队,江夏城可以平推过去。

袁尚则是觉得没有这么简单,看似稳赢的战局,却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原因就是周瑜没有撤退到江东,如此劣势的局面,周瑜即便不晓得雷公车攻城部队已经到了襄阳,从兵力上和将领武艺方面的劣势,他也应该放弃江夏,退守赤壁的水寨。

然而周瑜没有退兵,他还想着同袁军在陆地上一战?!

袁尚觉得有问题!一定有什么是周瑜有胜算的地方!不然他何必死守一座守不住的城池?!

袁尚的实力可以说是兵强马壮,袁尚似乎找不到自己兵种和兵力的破绽,粮草补给也很充足。既然这些硬件都没问题,那问题就出在人员上了!

袁尚担心将领中有隐藏危机,于是表面上在军事会议上定下了同意司马懿和贾诩策略的决定。

然而私下里他偷偷的把两位顶尖的谋士叫到帐内,隐蔽之所进行商讨。

司马懿和贾诩听了袁尚的推测,也起了几分狐疑。

对啊,这周瑜也是江东名将,也同袁军在官渡交过手,知道袁尚的厉害,袁军的犀利,怎么还敢在劣势据守江夏?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为江东保存有生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在赤壁才对,哪有拉长战线,死守一座根本守不住的城池的道理?!如此这般,东吴军力消耗殆尽,连赤壁都守不住的!

贾诩说道:“莫非孙权给周瑜下了死命令?要求他死守江夏防线?周瑜才不得已和我军如此对峙?”

袁尚摇摇头,说道:“我有江东的内线官员(陆绩),他密信中称孙权放权给周瑜,要他全权统辖军务,因此不存在孙权施压一说!因此周瑜必然是有扭转战局的机会才想着和我军对峙!”

“我军兵强马壮,还有雷公车这等攻城利器,周瑜焉有胜算?主公说得对,以周郎才智,不该死守江夏的。所以我军必有漏洞和破绽被周瑜洞察,因此才敢与我军一战!如此这般,我再把粮道进行监督,并且派出更多斥候探查我军从襄阳进攻江夏的路上有没有伏击点进行反复排查。”司马懿说道。

“莫非我军中将领有不确定因素?或许有人会叛变?”贾诩毕竟比司马懿更了解荆州局势,之前司马懿说的那些他已经反复排查过,没有问题的。因此考虑是不是人员方面的问题。

袁尚投以肯定的眼神,示意贾诩把当下荆州守军的情况分析一番。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