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整治孔府,天下人心!(二)【求追订】

这些外孔之人生生世世都是孔府奴仆,不得翻身。

后来一个叫做孔末的奴仆因对孔府心怀怨恨,便趁着乱世,勾结了一伙匪军,杀入曲阜,屠尽孔氏嫡脉、近支,以外孔身份入主孔府,霸占了孔氏家产,还自称孔子嫡系子孙。

据说当时惟有一个尚在襁褓中名叫“孔仁玉”的孩子,因被乳母带回了家中,逃过一劫,后在官府的帮助下夺回孔府,恢复了孔府嫡脉正统。

但也有人说,“孔仁玉”其实也并非真正的孔家人,而是那乳母的亲生儿子···此事若是真,那么不论是如今的北孔还是南孔,便都不是孔子之后。

不过,这事就跟成纪所禀奏的蒙古人入主孔氏嫡脉秘辛一般,并无实证,只是人们的猜测、流言···

朱元璋回过神来,见成纪还在面前站着,便道:“北孔血脉之事锦衣卫可以继续追查,但要尽量保密,也不必耗费太过人力。”

“能查到什么实证固然好,查不到也没什么——你可明白了?”

成纪虽然不懂朱元璋为何不甚重视此事,但还是应道:“末将明白!”

待成纪离开后,朱元璋来到了随行电报组所在的房间,准备发报跟朱标交流下关于如何整治孔府。

虽然目前孔府的案子还未查清,但孔讷的衍圣公肯定是当不了了,甚至孔讷这一脉都必然被废除嫡脉名头。

至于将衍圣公从北孔转到南孔去,朱元璋得看大明朝廷是否需要——事实上,当年他建立大明时,便对北孔多有鄙夷,而敬重南孔之气节。

但他还是将衍圣公的名头封给了北孔。

原因很简单,他做出这个决定是以大明开国皇帝的身份,而非一个普通人。

在当时而言,南孔虽然有气节,血脉也更加纯粹,但因为随宋室南渡,后来在元朝时也并非衍圣公,甚至处于半隐居的状态,在儒林乃至整个天下影响力远不如留在曲阜的北孔。

此外,当时北方土地沦落胡尘数百年,他想要尽快收拢北方汉人之心,就必须利用北孔的号召力——当时北孔在北方儒林及金、元两个朝代官宦之家中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这是南孔所没有的。

最后,他当时还有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考量。

北孔是没有气节,是血脉不够纯正,甚至历代衍圣公多半德行有问题。可正是如此,衍圣公才能好好的当做一块朝廷安抚儒林、归拢儒生之心的招牌。

若是衍圣公真是道德完人,甚至拥有很强的能力,令天下儒生敬仰乃至遵从,那置大明皇帝于何地?

所以,即便锦衣卫真的查到了北孔曾由蒙古人入继嫡脉,并无孔子的血脉,他也不会直接曝出来,而是会选择将其当做一柄针对北孔的悬顶利剑,留给历代大明皇帝。

不过,随着这些年大明宣扬、发展科学,儒学受到打压,这衍圣公于朝廷而言既没有以往那般重要,同时可能的威胁也大大减小了。

若没有科学与儒学分庭抗礼,此番即便换了孔府嫡脉,朱元璋也还是会选择从北孔远支中挑人封为衍圣公,而非给南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