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五爷凑趣道,“那还用说,自是我们这些文宣王的后人来定了。”
孔子去世后,最早对其追封的是鲁哀公,封其为尼父。
后面汉代、北魏、北周、隋、唐一代代加封,最高是封公,多数都只给个先师、先圣的称号。
等到了大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或许是为了彰显盛唐气象,又或者他本就比较任性,直接超过历代,追封孔子为文宣王!
此后宋、元皆承袭唐代旧例,封孔子为文宣王。
这中间,西夏更是胡搞,把孔子追封为文宣帝——好嘛,孔子在天有灵,知道自己被后世人追封为皇帝了,不知有何感想。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对待孔府方面很多都是向前朝看齐,甚至还要略微超过,除了要竖起孔子这面儒学招牌外,也有彰显大明开国气象旨意。
所以,孔子目前在大明的封号是“大成至圣文宣王”。
要等待嘉靖年间,出现一个叫张璁的,认为孔子封王名不正言不顺,朝廷这才去孔子王号,改封为“至圣先师”。
也即是说,历史上明代嘉靖之前的孔府才是地位最尊崇的,嘉靖年间一些反思孔子过度神圣化的思潮出现后,孔府在儒林地位就下降了很多。
然而也正是因此,如今孔公升、孔五爷才敢称他们孔家的“家规”,就是曲阜的“王法”。
孔公升专门搞这个夜宴,说明此事,本是想卖孔五爷、孔公辙一个人情。
这人情孔五爷倒似乎是受了,可孔公辙却毫不在乎,一副孔公升理所当然该如此般的样子。
叫孔公升心里好不气恼。
可他偏偏不敢表现出来,还得再次保证,会将此事办好,绝不给嫡脉添麻烦。
因为他很清楚,他这个知县虽是由朝廷任命,可在曲阜能有多大权力,却跟孔府有关——事实上,曲阜的很多事他都得跟孔府商量着办。
其他州县的地方士绅对官府都有颇大影响力,而孔府几乎是曲阜惟一的“士绅”、“豪门”,自然对曲阜方方面面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孔公升自愿给孔家嫡脉当狗···
···
朱元璋这边得知曲阜知县要三日后才开衙审理此案,便耐心等着。
不过锦衣卫办事效率倒是很快,才过了两日,便查到了孔公辙的不少事情。
“近三年便打死或虐待致死至少五名婢女?”朱元璋翻看着锦衣卫搜集的资料,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成纪点头道,“孔公辙今年虽然才二十二岁,但根据我们查探到的消息,他极可能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了凌辱、虐待婢女的喜好。”
“不过因为一些婢女属于孔府的‘家生子’,还有一些则跟家中早早断了联系,再加上查访时间有限,所以目前能确定是被孔公辙害死的婢女只有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