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村里“小学”建造得不错,也是一处不小的砖瓦院子。
朱元璋并未走进去,在院子外便听见里面传出稀稀落落的读书声,所读不是别的,正是论语。
“时而学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村落是北方的大村落,估摸着有两三百户。可朱元璋听里面读书的学生至多十几个,不超过二十个,这就很奇怪。
可念及方才那老农反应的孔府种种问题,朱元璋便觉得这孔府代管的“学校”有问题再正常不过了——滁州那边算半个天子脚下,学校教育都出了一系列问题,又何况这“孔氏土司”治下的学校?
“学校”门口有个老人当门卫,朱元璋并未进去,免得打草惊蛇。
他也没心情在这个村落吃饭,只是随便询问了几户人家,得知这个村落大多都是孔氏远支佃户,便离开了。
回到马车上,朱元璋让车队继续向曲阜县城驶去,他则沉默着思考。
刘长安道:“外公是不是觉得孔子后人对农民不好,所以才不高兴?”
朱元璋点头,“是有些不高兴。”
“那外公准备帮助刚才那个农民爷爷吗?”
朱元璋郑重点头,“咱既然知道了,当然要帮。”
刘长安毕竟还年幼,也并非天才,只是普通的聪明,见识比寻常孩童多些罢了。因此并未能从朱元璋方才的访问之中看出更深、更多的问题,也就没继续问。
俩孩子开始谈论一些相对幼稚的话,倒是让朱元璋的心情略微轻松了些。
没多久,车队就来到了曲阜县城前。
为了避免过于引人注目,朱元璋让便衣侍卫们分几批进城,三辆四轮马车也各自分开。
然而就在朱元璋所乘坐的马车即将进城时,城门内忽然传出连声高喝。
“闪开,都闪开!二公子出行,挡了驾有尔等好果子吃!”
随着高喝声同时传来的,还有响鞭声,也不知是否抽到了哪个倒霉鬼的头上。
朱元璋当即道:“让咱们的车也让到一边。”
坐在车外的李贵没有问为什么,直接执行。
就这样,朱元璋看到了所谓的二公子出行阵仗。
只见一辆镶金嵌玉、装饰奢华的加大加长型四轮马车,由两匹白马拉着,从城门洞中不疾不徐地行驶出来。
车前有八名背负着弓箭、腰挂长刀、手执长鞭的骑手,车后更是有几十名随从人员,有抱着热水壶的,有举着遮阳伞的,还有牵着狗、驾着鹰的,更多则是背着竹木箱框的。
官道上原本要入城的百姓,不论贫富,都识趣地让到了路边,不少人甚至弓着腰低着头,不敢直视那加长款四轮马车。
倒是没有出现戏文中那种小孩忽然跑到路中间挡住的狗血事件,这位二公子的队伍就在众人的避让中离开了。
“哼,除了护卫少些,倒是比咱的儿孙出行时排场多了。”朱元璋通过车窗望着远去的车队哼了声,“李贵,派人去问问方才是谁的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