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增设四大行省,老朱的小要求【求追订】

“···”

其实被锦衣卫听到也没什么,这么大的事,京师内外很多人议论,锦衣卫人手再多,也只能监听一部分。

另外吗,他们只能将与此事相关的舆情汇报上去,而无权抓捕议论之人。

皇宫。

奉先殿。

朱元璋、朱标、朱雄英正在开小会。

朱元璋笑着道:“从锦衣卫这几日汇报上来的情况看,朝野对咱退位之事虽然震惊,但并非不能接受。而且,从一些人的言语看,标儿你很得人心呀。”

朱标虽知道朱元璋这话没别的意思,但还是有点担心,道:“儿臣再得人心也不能跟父皇相比。”

朱元璋摇头,“你就别谦虚了,咱治理国家确实严厉了些,但也是必须——当年蒙元治国以宽,是为亡国缘由之一。”

“咱初建大明,不仅要以蒙元为鉴,更要扫清蒙元留下的遗毒,治国不严厉不行。”

“如今天下承平二三十载,蒙元遗毒也清除了不少,等到你即位,在治民方面确实可以稍稍宽松些。”

“但是对待官吏,还是不可放松丝毫——那官场的蠹虫简直就跟田地里的杂草般,除了一茬,一段时间没留神,便又冒出一茬,必须时不时地清理,才能保证吏治大体清明。”

朱标点头,“儿臣一定谨记父皇教导。”

朱元璋又道:“至于其他的,如发展科学、科技,继续推动工业发展,持续发展教育,优化政治、民生的各方面改革,这些本就由你在主持,咱就不多说了。”

“咱想说的是,咱大明如今疆域如此广大,想要统治牢固,就必须大力发展交通、通讯。”

“唯有这两样足够发达,咱们才能及时掌握地方情况,若是按理出现叛乱,才能及时出兵扑灭。”

“当然,健全文官武将的委任、轮值制度,也很关键。什么人在什么职位上能坐多久,你心里要有个数——即便是再信任,也不能给予其谋反的机会。可明白?”

朱标郑重点头,“儿臣明白。”

随即,朱元璋看向朱雄英,道:“雄英,等咱退位后,你就是太子,要用心协助你父亲处理国事。”

“若是政见上与你父亲有什么不同,不要憋在心里,当讲出来——讲出来后,至多就是挨你父亲一顿骂;若憋在心里造成隔阂,那才不好。”

“另外,切莫让小人钻了空子,来挑拨你们父子俩的关系,可明白?”

朱雄英微微一笑,“孙儿明白,皇爷爷放心吧。”

朱元璋也露出笑容,道:“你小子到底年轻,看着比你父亲有朝气多了,做什么事也很有自信。”

“但咱还是得多嘱咐一句:自信是好事,但万万不可自负。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如果反对声音太多,就多思考自己是不是错了,莫要一意孤行。”

朱雄英心想:论固执和一意孤行我哪儿比得上您呀。

面上却是郑重点头,应道:“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

朱元璋道:“还有件事,等明年过完正月十五,咱便准备带着后宫诸妃搬到凤阳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