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其实就是更强调了体验的重要性,一首诗如果没有背景故事的加持,是不会那样出色的。其实啊,我们相较于古人而言,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既然如此品质就很差。
唯一一点,室友拿我和AI比,还挺抬举我的。我肯定不行,既然如此,我也没什么资格讨论这件事。让自己的心不受折磨就好了,我行我素。
好与不好,两个答案,蒙对的概率很高,但是,蒙对的与鉴赏之后得出的结论完全不一样。
讨论的范围不确定,也就是与人辩论,意义不大哈哈。
我再审视自己过去写得东西,就是那个《读宇宙》,有些混乱,像是刻意躲避着话题,一般般。它作为散文来说,有点过于散了。我用AI写了一篇,不散,质量很好,但不够惊艳(不够散乎?)反正我觉得,事出偶然,也算是无心插柳的一篇文章。
能让我心和眉头都舒展的,也就是随心所欲了吧。我还是不思考这些事情了,说实话,我思不思考,毫无影响。率性一些就行了。
感性与理性糅合在一起,看东西更立体,却也让人变得摇摆不定。但是当我用感性和理智的词汇来形容同一个事物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更善于用理智词汇,但很有可能是因为感性本身就很难实体化。而且感性不固定,时有时无。
不轻易下结论,只是感受下去,只是做下去,就行了。
我是掉在陷阱里,舍近求远了。
那一捧放在见义勇为而牺牲者面前的鲜花,让我学到了很多,感动,也开始相信。
不要因为得不到想要的,就去谩骂自己已经得到的。
严格意义上讲,我不是最开始挥剑的人。错误我有,我反思,但我不是挑起是非的人。bug修复了,就意味着建立在病态上的故事跟着消失了。
神人没有飘然而至,只是偶尔从心里走出来。唯心主义。
去图书馆是静心的捷径,可如果静不下心,去图书馆也是徒然。若是真静心,应该是无所谓地方的。
我喜欢的东西又开始贬值了。卡到一个点上无法突破,期望跑到前面,现实落在后面,差距越来越远。我就越跑越慢,渐渐失去希望。
因为忍耐不住情感而破坏了结构,反而成为了千古绝唱。结构不是确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