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退出》鉴赏(2025.2.28)

理智来看,我写了四年书,写作水平固然提高了,可是除此之外一无所获,如果要我决策的话,最好的策略自然是退出,另谋出路。或者至少不在这里有过多期待,不能再投入太多。(其实本来也没投入什么)这就是退出的意义,去寻找更有收获的事情做。而且,时刻记住,在同一件事上坚持与退出不能同时选择,你只有退出一件事,才能在另一件事上重新开始,人的精力有限。

这个四年,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淹没成本。但对我而言,从感性的角度考虑,并不是淹没成本。可是,从理性的角度考虑,唔,热爱不讲理性。但若是不热爱,结论自然会很明了。

积累有时候算是一种错觉,一种淹没成本。对于静态事物来说,积累十分有用,如诗词古文,它们几乎不会更新,你学多少就是多少,而对于前沿技术,只采用积累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我觉着至少要有三步走,第一是基础搭建,如数学知识、数值分析、智能算法等基础知识,然后则是实践,学习大量问题下的大量代码,去修改,根据蛛丝马迹总结过程,第三则是创新,不打击痛点,只能吃灰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此观之,我要走的路还很远,不管怎样最开始做的应该是别骗自己。我要正视淋漓的鲜血。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给你一个辉煌的一年,然后再给你一个近乎是谷底的一年,就自然就明白人生的起起落落了。平常心对待就好。

我们不必做到深藏身与名,但是我们应该做到事了拂衣去

我们为什么会沉溺在虚拟世界呢?是不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太安静,太空旷?

人怕什么呢?怕没有李白的才华,却有李白的狂妄。当然,这也许是人的本性无法控制,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地狂妄,不与人说。

如果我不读那么多书,我就不会认识图书馆的读书之王。你是谁,你就会遇见谁。其实寻找另一半的路也是如此。那么,与其说是寻找另一个人,不如说是在寻找自己。

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自己要别人的更好,因为附加了一个所属权。在转移所属权时,必定要有额外的代价。

或者是即便战绩很烂,但你总是觉得你在一顿操作时要比躺平时更有价值。实际上并不一定,你参与了,不一定就效果更好,效果更烂的情况也是百分之五十。所以啊,有时候直接使用官方默认值就很好,自己调来调去真不一定好。

同样考600分,任何人都会觉着自己会比别人更胜一筹。实际上明明是旗鼓相当。这是一种估计偏差。有了这样的偏差存在,可能,我们会谬误到将600与650等量齐观,如此,我们真就有可能酿成大错。因为,这个世界里,很多东西都是不讲感性的。

唔,傲慢与偏见,唔,对自己预估过高。

所以推崇适当的谦逊,真的能做到正正好好地看清自己。当你觉着自己比较谦逊时,那么你对自己的把握才是准确的。当你觉着自己平常心时,反而已经自视过高了。如果有点小狂妄,那更是谬以千里。

解决问题的时候,我觉着还是要把全部的关键点都列出来,好解决的先提出解决方案,不好解决的就做近似,然后你会发现,建立在这个近似之上,整个问题就简单了,其他关键点的解决办法就呼之欲出了。

我们确实无法做逆因果的事,你只能在事情发生以前去摆放传感器,测以后发生了什么,不能等事情发生以后再摆传感器看看究竟发生过什么。

事情绝不会像他们吹得那么牛,别被唬住了而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