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汴京的街道上,显得格外刺眼。
武德司和禁军都抓到了受伤的黑衣人刺客,各自展开审讯,互不干涉。审讯室内的气氛紧张而凝重,刺客们在严刑拷打下,终于吐出了幕后主使。
两边得出的结论惊人地相似——幕后指示者,是汴京城的大人物,能只手遮天的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
这个结论让武德司和禁军统领都震惊不已。拿到证据和笔录之后,他们都觉得这是烫手的山芋。
王继恩拿到证词之后,心中犹豫不决。晋王赵光义何许人也?他是皇帝的亲弟弟,已经封王,在开封府尹的位置上待了太久,接近十年。可以说,在汴京城,他的势力盘根错杂,连许多将领、官员对他都十分忌惮。
如今,只有赵普站定支持大皇子,身为宰执,权力甚大,才能够无惧晋王的势力。其他人都对晋王有些畏惧,因为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不知道赵匡胤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亲弟弟,还是传给自己的儿子。他们不敢冒然得罪有实权的晋王,既是怕当下报复,也担心日后晋王登基,他们的仕途会受到影响。
由于晋王赵光义本身也是赵氏皇族,因此文武大臣觉得不论是赵光义继承皇位,还是赵德昭继承,区别不大,反正都是他赵家人,并非皇权旁落。另外,经过五代十国百年征战,儒家学说已经衰落,仁义礼智信被军阀、豪强所抛开,五代的皇帝传位也是五花八门,什么义子、外甥都有,所以,没有人觉得不符合正统。
但是,王继恩早就被赵光义拉拢。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王继恩觉得,有必要提前给赵光义送去消息,让他有所准备。是负荆请罪,还是消灭罪证,或者自证清白,反客为主,这些都是晋王该考虑的事了。
王继恩虽然有心压下此事,但他也知道禁军那边也在审讯,很可能结果是一样的。所以,他打算入宫觐见,但先有所保留,看看禁军统领如何汇报,然后再自己禀告,这样更稳妥。
想好办法之后,王继恩找到亲信,带着密信,迅速出宫,前往晋王府送信。他的心中暗暗祈祷,希望晋王能够妥善处理此事,不要牵连到自己。
晋王府内,赵光义刚用过午膳,正准备午休小憩片刻。然而,就在这时,有人匆匆送来了一封密信。赵光义微微皱眉,他接过信件,迅速打开。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中透着一丝惊慌。
他立刻找来府内的谋士和亲信,包括程羽、范旻、赵睿、石熙载、窦偁、宋琪、贾琰、姚恕、刘嶅、程德玄、王延德、张逊、杨守一、赵镕、王显、陈从信、王继升、尹宪、张煦、裴济、张齐贤、王沔等。负责情报组织的柴禹锡、弭德超,以及武将赵延溥、李琪、张禹珪、元达、李重贵。家将武者如傅思让、王汉忠、王能、张凝、高琼、王荣、葛霸、耿全斌、杨琼、王杲等也都被召集了过来。
一个大的密室内,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足有七八十人,神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