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己挠的痕迹,何倩转过头,把手伸给他,他嘿嘿一笑,给她认认真真剪了指甲,还用指甲锉,给她仔仔细细地磨光了:“这下好了,今天晚上没事了。”
“去去!今天晚上我回奶奶那里。”何倩推他,“我去做蛋挞了。”
等下有个华人留学生的聚会,两人决定去参加,看看春季入学的新人有什么不适应的,要不要帮忙。
何倩买了半成品的法式酥皮,用来做蛋挞,带过去凑个点心。
地点有点远,在海湾的另外一边,大约有40英里左右,开车一个小时。
聚会在一个第一批过来的留学生家举行,也算是留学生里混得特别好的那种,被一家大企业雇佣,年薪可观,供得起按揭买房买车。
能够进入C大,又是师从著名教授,很显然何倩和仇君毅也是大家心目中下一个可能成为这样人生赢家一对。而且何倩还捐助了几十万美金,都知道她在这里还有人华裔朋友。
所以即便是何倩和仇君毅难得来这种聚会,也一直是被人讨论的对象,所以两人一到,这家主人就过来接待:“小仇,小何!真的是俊男美女组合,还全部是理工科的,太厉害了。”
“哪里?还是要多跟前辈学习。”何倩非常客气。
“出来快一年了吧?怎么样?适应了吗?”
“还可以。”
何倩把礼物给主人:“蛋挞是我做的,还有半斤君毅家乡带过来的茶叶。”
留学生里也分一二三层,来得早的,已经挣下一些家业,穿衣打扮更加贴近这里,相对家底板也厚点儿,穿着光鲜亮丽。刚刚来的,多半身上穿得差一些,毕竟读书还是靠助学金,平时还要出去打工挣一些钱,能给家里贴补。
从言语之间,大多数人出来了,都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份工作,能够留在这里。这个很好让人理解,上辈子比如江城这种一线城市,吸引了多少外来务工者?更何况是米国这种地方和刚刚开放华国之间的对比。
很多人在这里讨论,怎么拿绿卡,怎么能留下的话题:“小仇,你跟的是陈教授,到时候可以留校吧?”
仇君毅笑:“早呢,早呢!这个时候说这些为时过早。还有好几年呢。”
何倩知道跟他们说自己想要回国,不免又是一番口舌之争,最后全然没有什么好处,与其这样不如回避这样的话题。
“就是,你们都要跟小仇和小何学一学,跟国内要保持好的关系。现在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万一这里留不下,国内也能有个好位子。”
“这里就是开个餐馆,都比回国强。”
“说起拿绿卡,那个吕文辉跟他老婆离婚了,最近跟一个本地的华裔在一起了。听说准备领证了,估计两年多一点就能拿到绿卡了吧?毕竟靠工作签,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