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山水行记 莫里吧唧 815 字 23天前

再早一点,《吕氏春秋》中提到过“狸处堂而众鼠散”。狸,在古时常被用来指代野猫或已驯化的猫科动物。

最早记载猫的历史文献,则出自于《诗经·大雅·韩奕》中,里边有“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我们看这八个字,有熊有罴,有猫有虎,里边可有颇多讲究。

罴,是熊的一种,也是熊里面体型最大的。根据古人炼字的讲究程度,我们可以推断后半句,古人把虎归为了猫一类。

所以,有猫有虎,这里的猫,应该泛指的是猫科动物。

当然了,就算熊是熊,罴是罴,猫是猫,虎是虎,但猫这么温顺的动物,怎么能和那些猛兽相提并论呢?

很有可能,这里的猫,指的是猞猁狲。猞猁狲和猫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比猫的耳朵上一边多出了一个像是天线似的东西,看上去如猫,人畜无害,其实凶狠异常。

在我国,猞猁狲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和西北山区,还有河北、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是食肉动物。

秦代有猫,最直接的证据是,一九九零年,在山东临淄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疑似家猫的下颌骨及其牙齿。

经鉴定,这些遗骨展现出较高的驯化程度,其牙齿端部不甚锋利,与野生猫科动物有显着区别。

这一发现,也将中国家猫的饲养历史推至了四千多年前,即龙山文化时期。

好,书归正文。

正是因为那窟窿里是螺纹状,所以胖头孙和刘百禽是像乘滑梯一样滑了下来,而不是直接摔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