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朱棣眼睛一亮,找藤条的事顿时被抛到九霄云外:“还是谨弟懂我,这几天我正琢磨这个事呢。”
“可是毕竟天高皇帝远,督促、管理江南粮饷、赋税,仅靠南京六部是做不到的。”
“还有”,苏谨皱着眉:“陛下乃圣君明主不必多说,可您能保证子孙后代皆如您一般,能镇住这天下吗?”
“啊这...”
朱棣恐怕还不清楚,都不用多少代,他孙子就是出国留学第一人,让大明战神四个字成了笑话的主。
虽然瓦剌被赶走了,但碰上个脑袋这么不清楚的主,谁知道能干出什么更没下限的事来?
“大哥如果一定要迁都,我自然不敢说什么,但在此之前,江南、边防的事,一定要捋清楚,不然恐为后患。”
其实今天和苏谨商议,朱棣原也没抱着他能同意的打算。
但没想到谨弟居然这么痛快就答应了。
至于他提出的条件,对朱棣来说那还是事吗?
他就不信了,有营造新都的功夫,还腾不出手把这帮给朕添堵的货给收拾了?
“好,一言为定!”
苏谨之所以同意,是因为知道他拦不住。
上辈子多少人不同意迁都,恨不得撞死在朱棣的金銮殿上,可这位爷,可曾动摇过分毫?
他太清楚这位爷了,那就是一旦打定主意,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倔驴。
但苏谨最大的倚仗,还在于自己。
北京也好,南京也罢,所顾虑的无非是交通不便,南北沟通不够顺畅。
但别忘了,现在大明各地的铁路基建都在动工。
虽然赶不上前世的高铁,但较之水运马驼不知快了多少?
只要常备大军稳定,不需几年,一旦任何地方出现动乱,大军就能做到朝发夕至!
到时候,掌控南北就不再是难事。
上辈子总有人说,大明亡于迁都,如果当时大明国都还在应天,就不会有叫门天子的事。
亦或者说,崇祯若是从北京撤到南京,还能与建奴分庭抗礼,至少也能学南宋苟安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