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4章 芯片关税新规48小时:台积电“躺赢”,国产替代狂飙

2024年行情 一360一 862 字 21小时前

2025年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原产地认定紧急通知》,将芯片原产地锚定在“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当日,德州仪器股价暴跌7.61%,而圣邦股份、纳芯微等国产模拟芯片厂商集体涨停——这场由关税博弈引发的半导体地震,正以“流片地规则”为支点,撬动全球产业链的权力重构。当芯片战争从技术封锁升级为规则制定,谁能抢占新秩序下的战略要塞?

一、规则革命:“流片地”定义权的暗战

1. 台积电的躺赢逻辑与地缘红利

根据新规,美国Fabless厂商(如英伟达、AMD)只要在台积电、三星等非美晶圆厂流片,即可规避关税。这导致:

台积电话语权倍增:其全球代工份额超60%,新规下成中美博弈“避风港”。

地缘套利空间:高通、联发科芯片因流片地位于中国台湾/韩国,国内手机厂商采购成本不变,而英特尔、德州仪器等IDM大厂需承担25%关税成本。

数据印证: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3857.9亿美元,其中仅2.4%来自美国(海关总署),新规将进一步压缩美系芯片生存空间。

2. 美国IDM的“墨西哥困境”

德州仪器生死劫:其80%模拟芯片产能位于美国,若无法转移流片地,中国市场价格竞争力将骤降。

英特尔的三地博弈:利用爱尔兰、以色列晶圆厂调节对华供应,但7nm以下先进制程仍依赖美国本土。

行业镜鉴:格芯与联电合并传闻升温,折射美系代工厂的生存焦虑。

二、国产替代狂潮:成熟制程的“诺曼底登陆”

1. 模拟芯片的黄金窗口期

价格杠杆失效:TI产品因关税丧失成本优势,国产厂商价差从30%收窄至10%(圣邦股份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