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血战高丽(二)

大魏风华 东有扶苏 5500 字 18天前

随着黎盛的命令,这门巨炮发出了震天的轰鸣,没有炸膛,没有打歪,炮弹在空中留下了一道醒目的烟痕,打中了目标。

北门被轰开了。

公州城,被轰开了。

......

还在城墙上指挥战斗的织田信虎突然感觉一阵地动山摇,他扶住城墙才让自己没有跌坐在地,一道响亮的刀光在他眼前突兀浮现,不知道从哪儿窜出来的魏军居然直接杀到了他这个倭军主将面前!

好在周围的倭人反应较快,一阵乱刀将那名悍勇的魏军士卒砍死,这才让织田信虎再次保住了性命,然而刚才那阵地动天摇的动静让织田信虎根本没来得及体会这种死里逃生的喜悦,因为他清楚地看到,城墙下方的魏军已经开始了欢呼。

为什么?

原来是北门被轰破了。

听到了禀报的织田信虎眼睛当即就红了,因为他意识到这场攻城战根本就不会再有僵持的阶段,所谓的城墙在城门洞开后再无半点威慑力,接下来要发生的,便是白刃相接的肉搏!

可魏军爬着城墙都能和倭军厮杀得这般惨烈,如果没有城墙呢?

织田信虎很快就知道了答案,随着城门告破,倭军士气一落千丈,刚刚还在城墙上死守的倭人们甚至开始出现往城内逃窜的迹象,而城外的魏军们则是亮出了屠刀,睁着发红的眼睛,不再爬云梯而是顺着城门杀入了城内。

“不要慌!守住城门洞,用杂物堵塞城门,还能坚守!”

织田信虎的声音在城头回荡,然而此时混乱至极的战场已经无法让他的军令有效传达下去了,尤其是城头依旧有一批悍勇先登的魏军士卒在厮杀,更是让局势变得一塌糊涂,万般无奈之下,织田信虎只能转身就走,下了城墙。

然而他并不是要逃。

纵观这一战,在魏军掏出那威力骇人的大炮之前,织田信虎的表现都称得上可圈可点,起码没有犯错,夜袭也确实让魏军手忙脚乱了一阵,守城时的指挥更是没有半分纰漏,城门被破,终究还是因为倭人不通火器--如果之前织田信虎知道魏军有这种火炮,怎么不可能把城门直接堵死?到时候魏军就算轰开城门,也冲不进城门洞,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爬城墙。

而城门被破后,织田信虎也展现了他身为倭国名将的风采,换做其他人,在这一刻或许已经有了退意,然而织田信虎并没有逃,逃那种事对于他来说有过一次就够了,他主动撤下城墙,是为了能整合军队占据城内险要位置,继续和魏军打巷战。

死战到底!

这就有点出人意料了,如果是魏国入侵倭国,打到了京都,织田信虎这么激动一把倒还能理解,毕竟再退就要亡国了--可这里是人家高丽的国土,丢掉了公州城,剩下不是还占着两道么?又不是完全没了机会,还这么赖着死活不走,也真亏他干得出来。

织田信虎的预感是对的,北门被破之后,城墙上的倭军果然很快失去了战意,不仅是北面城墙,南面、西面城墙上的倭军也开始了撤退,这导致剩下两门也很快告破,而提前撤到城内的织田信虎便有了时间可以接收退兵并且将他们重新组织起来,安置在城内的静安亭、牡丹台,以及屋舍最多最密集的东城等处,这些地方的特点要么是高,比如静安亭牡丹台就是城内的制高点;要么是乱,东城那一片堪称迷宫,街巷交叉遍地屋舍,土生土长的人钻进去说不定都要迷路。

这些地方的易守难攻,若是魏军强行进攻,不但难于攻下,还会损兵折将,只要能再拖住他们,不让他们清扫全城,等后续兵力赶来,还是能翻盘的!

织田信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带着大军在城内等待着魏军的攻坚,然而黎盛是什么人?魏军将领没一个能够得着他对倭人的了解,只是稍微听到了关于倭军抵抗情况的回报,再一问斥候东门那边还没什么倭人逃跑,就知道织田信虎准备和他玩巷战那一套。

要知道在这年头的城池攻防中,一旦城墙被突破,攻城方看似占据优势,然而只要守城方还没溃败,实际上局势会更加凶险,巷战的残酷程度不亚于城墙争夺,城池内高地被守军占据后,可架设床弩、抛石机覆盖主干道,攻城方若强攻,必暴露于开阔地带,成为活靶;若绕行小巷,又易遭伏击,而且防守方常将老弱妇孺编为辅兵,逼迫他们冲击攻城军队,攻城方难辨敌我,稍有心软即遭反噬。

最要命的是,此时的军队主要依赖旗鼓传令,但在曲折街巷中,传令兵易被截杀,将领视野受阻,士卒一旦与主力失散,极易被守军小股精锐分割剿灭。

更别提狭窄巷道遮蔽天光,转角阴影中可能刺出长矛,头顶瓦片缝隙露出弓弩寒芒之类的情况,倭军占据高地与屋舍连绵的东城,摆明了是想靠此死守--而且也不能指望倭人能有什么人道主义精神,如今城内还活着的高丽人,想必都会被他们当成各种各样的消耗品,用来阻挡魏军的脚步。

那么,该怎么办?

先入城的魏军已经开始与散落的倭寇接战了,城墙上还在负隅顽抗的倭军倒是很快被清扫完毕,毕竟他们已经被织田信虎放弃,黎盛登上城墙,眺望那两个被倭军占领的高地,以及东城那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的屋舍,沉吟不语。

“倭军的确难缠,”扶着刀的赵裕开口了,他全程没有干涉过黎盛的任何军令,甚至还提刀亲自上阵砍死了十几个倭寇,此时退下来,看到黎盛的模样,轻声道,“单论悍勇,如果不是举国为寇,有私利而无大义,或许堪比辽人铁骑。”

他摇摇头,自己否定道:“不,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比辽人更难对付,比如当初王爷攻幽燕,破城后辽人大多都选择退却,很少会这么负隅顽抗到底。”

“这便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东西,”黎盛说,“贪婪,阴狠...没有的便要抢,抢到了就不会还,别人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哪怕是一寸土地、一点金银,他们甚至可以为之死战,并且将其变成一种举国上下都认可的美德。”

“我知道你从骨子里看不起倭国,但这番话还是太尖锐了点,”赵裕毕竟没有和倭人打过太多交道,只是摇头转移了话题,“你打算怎么办?”

“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那你说说看。”

“难一点的法子,便是巷战,那些荆湖兵不好说,巷战的惨烈他们或许撑不下去,但我带出来的兵,我有信心,”黎盛抚摸着城墙开口,“虽然兵力不如,但城门破得早,倭军战损更重,我就有了死拼到底的底气,织田信虎想巷战,那便战,看看到底是倭人先死光,还是我的兵先崩溃。”

“也有可能是倭军的援军先来,”赵裕看向他,“简单的法子呢?”

黎盛没有回答,他只是抚摸着自己肩膀上的伤口,看着东城说道:“你说,这城里还有多少高丽人活着?”

“不好说,但倭人不可能把高丽人全杀光,公州城与西京开京并列高丽三大雄城,少说也还有几万高丽人活着。”

“你说他们有没有帮助倭军守城?”

赵裕眉头一挑:“你这不是废话么?东城门不还有高丽人投降了倭人,帮他们守城么?倭人还称呼他们‘新军’,这很显然就是在为以后彻底占领高丽国土做准备。”

“所以那些高丽人也确实该死。”

赵裕听到黎盛的轻声呢喃,突然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脑门,他终于听出了黎盛这番话想表达的意思,在他印象里黎盛一向是个干脆果决的将领,怎么可能需要用这些话来安慰自己?他当即轻喝道:

“黎将军!你想做什么?!”

彷佛找到了答案的黎盛摆摆手唤过一名亲卫,只说了一句话:

“多找些木头,扔在倭军盘踞地域的外围,然后点一把火。”

赵裕惊呆了,亲卫也惊呆了,然而亲卫毕竟是黎盛亲手带出来最信任的士卒之一,所以只是身子震了一下,就果断地领命而去,只剩赵裕不敢置信地看着黎盛,说道:

“几万高丽人...有伤天和!而且也没法和高丽君臣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