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拿起桌上的几盒磁带:“我给你们一个数据库结构,你们把这些数据放到数据库里面去,并按照我给定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理统计,速度要快,结果我有用。”
磁带存储量大一些,防工委为了省事儿,还是用的磁带,这些数据的量可不小。
梁发明点点头:“好的,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来搞这个东西。对了,是放到普通那边还是放到机要那边?”
高总工都点名要“快”的,那的确是很急了,对此类工作驾轻就熟的梁发明,还专门问了一句保密相关的要求。
高振东想了想:“机要那边吧,最高密级,虽然这东西最终结果是要公开的,不过数据来源有的是比较敏感的。”
梁发明拿着几盘磁带出去了,高振东坐回办公桌,打开编辑软件,开始码字。
“关于航天通信中……”
我知道你们会有偏见,那我就用饱和式打击来围剿!
这件事情,成果和数据分析可以分开来做,并不影响,数据分析工作只是合理支撑,但成果对高振东来说却是现成的。
高振东一字一句的敲着键盘,用力比较重,仿佛是在杀敌一样。
正忙着呢,有人来找他。
“高总,导研院有同志找您。”三分厂内保有同志过来。
高振东只好放下手中的工作:“好的,我马上过去。”
导研院?不知道是空空的还是防空的。
来到会客室一看,诶,防空的。
“高总工,我是专门来给你发会议通知的,我们的半主动雷达防空弹,验收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你们这些专家领导莅临指导了,哈哈哈。”来人正是导研院负责防空导弹的同志,专门跑过来送会议通知。
“都准备好了?命中率现在是多少啊?”高振东笑道。
说起这个,导研院的同志还是很有自信的。
“单发80%!”
这就真不低了,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技术环境下,这么说吧,老毛子和花旗佬的防空导弹,也到不了这个命中率。
三发就是……99.2%!不是240%,真的不是240%。
“那看来是真没问题了,恭喜你们。”
高振东先送上了恭喜,30公里射程,虽然不知道射高多少,但是有30公里射程打底,这个射高绝对低不了。
而且有S-75的30公里射程25公里射高在前面顶着,相信同志们大概率不会低于25公里射高,毕竟仿制的旌旗-1号的“都差点”实在是一个很让同志们在心里发狠的数据。
高振东没有问射高,就当是惊喜吧,他决定等到验收的时候才揭晓。
第二天,京郊,某防空导弹营阵地上,十来个有些奇怪的组合分布在阵地上,斜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