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获得足够的情报,放回去一部分,隐瞒一部分,以此作为本钱进行运作,想办法回去。
他那极度的官迷表现,其实都是因为这件事情作为核心驱动力,毕竟只有上去了,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情报。
“那你作为情报统计局的人,是怎么混进工人队伍的?”
这个事情要弄清楚,其中未尝没有值得深挖的地方。要说情报统计局的人一开始就潜伏在三轧厂里,同志们是不信的。
“情报统计局在做假证件方面,多少还是有些心得,尤其是三轧厂这种非要害部门。徐蚌会战刚开始,情报统计局就给了我一份伪造的金陵兵工厂的履历,最主要的,就是一张破旧的金陵兵工厂工作证件……”
刘海中也是放开了,徐蚌会战,就这句话,就能多少觉得这老小子不对劲。
不过情报统计局伪造金陵兵工厂的履历,这简直都特么不是伪造了,可以叫做延迟发放!当年三轧厂负责招工的人哪儿分得出来。
“靠着这份履历,我谎称自己是因战火逃难而来,在49年之前就加入了三轧厂,起步就是三级锻工,潜伏了下来。”刘海中竹筒倒豆子。
“难道这边的同志没有向金陵核实?”同志问道。如果是现在的三轧厂,别说进三分厂,就是进三轧厂总厂都得根正苗红,上查三代。就算到了60年代,刘海中是老工人了,可是随着三轧厂的地位日渐特殊,这一步也是少不了的。
刘海中脸上有一种莫名的表情:“长官,我伪造的履历,是38年以前的,以金陵的情况,38年之前的事情,哪儿核实得清啊。”
38年!
该死的小鬼子!
同志们脸上露出了愤怒的表情。
这是真不能怪负责审查的同志们工作不细致,原因不用细说,说起来,全是血泪。
“你一个情报统计局的情报人员,是怎么通过进厂的三级锻工的考核,而后还在工作中一路升级,59年已经是7级锻工?你是通过什么手段?什么人?”
刘海中一脸的理所当然:“刚进厂,我贿赂当时的管事,那时候还没公私合营,谎称我受了伤,干不动重活儿,只能先在厂里看看,然后就这么看了三个月,间或搭把手,好歹是在三个月后通过了考核,后面……后面我也没贿赂谁,就是一路考核硬考核上来的啊。”
同志们面面相觑,这特么还是个天才!
还别说,刘海中这一手,说他在锻工这方向上是个不大不小的天才也不过分。
同志们也暂时没质疑,毕竟刘海中在解放后一路上的表现,还真是个合格的中高级锻工:“嘿,你还挺有本事,你说你要是老老实实当个锻工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