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受到了峨眉台地的阻挡,从而顺着这片台地转向了,往西流入黄河。
所以走汾水,就一定要过这片台地。
如果不走汾水,从晋阳要去河东,就得走闻喜隘口,道路崎岖,沿途地形又非常复杂,容易受到阻击。
并且陆路运输的成本,比起水路的消耗太大了,所以最好的选择还是走水路。
但现在大唐在峨眉台地上建了玉璧城,那就是跟历史上东西魏的局势一样的。
高欢为啥非得死磕玉璧,因为绕不过去。你就算人过去了,你的运粮通道怎么办?
而最绝的是这个峨眉台地上面非常平整,面积也足够大,也就是说守军甚至还能在上面种地收粮食.
所以李元徽远在洛阳,也当即就提醒三哥要在峨眉台地上筑城。
因为这城造好了之后,大唐面对北燕最起码防守是没有压力的。
而战略规划大师王思政本来就应该是历史上主导建造玉璧城的规划者,但现在被唐军抢先一步,这局面就对北燕有些被动了。
而在玉璧城造完了之后,李玄庆留徐懋功守玉璧,而自己率领两万大军北上,驰援平阳。
此时北燕已经围城两个月了,但好在李玄庆在之前给平阳补充了足够的人手、军械和粮草,以至于两个的时间,北燕都没有拿下平阳城。
守将宇文兴也算是竭尽全力,城中士卒也早就疲惫不堪,只剩下不足千人了。
如果援军再不来,那宇文兴已经准备投降了。
因为按照律法,守城两个月,没有援兵到,守军投降不追究家人。
不过终于,援军还是等来了。
李玄庆率军沿着汾水水道一路逆流而上,水路并进,虽然只有两万兵马,但却走出了十万人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