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 三大条约落地——新世界,新秩序

话音未落,4名便衣从街巷里钻出来了。

砰~

一声枪响,小偷扑街。

一名便衣从温热的尸体上摸出钱包,小跑过来,双手奉上。

“伯爵阁下,让您受惊了。”

“嗯。”

贾笑真矜持的点点头,拿回失物离开现场。

来自于宪兵部队的便衣们目送贾伯爵离开,然后低声议论:

“真倒楣,希望不会被上面怪罪。巴黎真的是越来越糟糕了~”

……

“爵爷,看来他们一直在暗中跟踪我们。”

贾笑真笑着解释道:

“这叫暗中保护。国际惯例,可以理解。”

“我们回去吧。”

随员拦停一辆马车。

马车驶上香榭丽舍大街时,一路都很从容的贾笑真突然失态。

他瞪大眼睛,望着路边。

怡红院??

随员也同样诧异。

“爵爷?”

“停车。”

……

马车停在怡红院前。

贾笑真看到了他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一幕。

悬挂着一排红灯笼的屋檐下,穿极简肚兜的大洋马趴在露台上,挥舞手绢,怪声怪气地用汉语吆喝着:

“大爷,来玩啊。”

视线下移,见那墙壁挂满毛笔楷书作品!

内容有:

上善若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楷书棱角全无,竟是写出了字母的圆润,一看就是正经外国进士写的。

……

最搞笑的是,门口还站着一个穿清装的侏儒龟公,前后跑动,十分殷勤。

贾笑真深吸一口气,指着门口的法语牌子~

“上面写的什么?”

随员低声翻译:

“巴黎第一家全中式青楼,来源于东方秦淮河。进门体验请遵守本院规矩,时刻牢记绅士风度。”

“旁边那块呢?”

“友情提示:穷人和撒克逊人勿入。”

正说着,鞭炮噼里啪啦。

一顶敞篷轿子被人抬着出了怡红院。

一个红光满面的胖子坐在轿子上,匈前挂红花,头戴中式状元帽,一路喜气洋洋,还不断向围观群众拱手示意。

轿子前面还有4名开道洋女。

香榭丽舍大街的路人纷纷投来惊羡的目光。

……

贾笑真目光呆滞。

探花郎游街?

随员下去打听了一番,又溜回来。

“爵爷,坐在轿子上的这家伙连通怡红院3关考验,今晚有机会登堂入室。按照他们定的规矩,先游街后做新郎。”

“他们从哪儿学的这套?”

“爵爷,这事怪不了别人。还是咱们自己人教的。”

“有吗?”

“《艾菲尔报》上面有一期青楼文化,还有一期婚俗文化。巴黎人把他们糅杂在一起了。”

贾笑真长叹一口气。

“明白了,走吧。”

一路无言。

到了使馆门口,随员多给了1法郎。

车夫连忙跳下马车,打了个千,努力把舌头拉直,用汉语说道:

“谢谢老爷。”

……

贾笑真一夜未眠。

他猛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才是文化。

所谓的糟粕和精华也许只差一线。

不管怎么样,陛下大抵是会满意的。

从实物商品到消费文化,下一步就是文字(书籍)了。

方式是:

手帕印“字”,衣服印“字”,开设印刷厂成批量印刷中文连环画。

意犹未尽的贾笑真又想到了一个更绝的办法——招募吟游诗人。

吟游诗人,中世纪特殊品种。

可以理解为流浪汉或者说书人。

这些人的口才很好,相貌呈现两极分化,四处流浪,居无定所,卖艺谋生,饥一顿饱一顿。

……

慢慢的~

出现了一些脏兮兮的吟游诗人在各地的小酒馆里讲东方童话故事,在闹市区用中文吟诵《将进酒》,在无主的坍塌墙壁上刻“以人为本”。

吟游诗人们没理由拒绝伯爵的资助。

所谓骄傲而博学的吟游诗人早就死在黑暗的中世纪了。

如今是18世纪,纯纯的金钱世纪。

市民们对卖油郎娶花魁、诗人和宰相女的爱情故事、状元郎抛弃功名娶歌姬之类的故事特别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