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近几年主要是拍广告的,对于怎么抓拍“煽情镜头”有着精湛的理解,
要说摆拍,他水平着实一般,但要说自由发挥,抓拍人物的面部表情,他绝对擅长。
李野跟杨玉民结束了讨论之后,就跟自发过来的一分厂职工们,开始清扫墓碑周围的杂草,擦拭墓碑上的灰尘。
这些大老爷们平时大大咧咧不修边幅,袜子三天都不带洗的,但是这时候一个个却非常的认真,也没有一点怨言。
李野看到焦永胜和小穆也在擦拭墓碑,因为总有一些人,是没有亲人来扫墓的,孤零零的没人搭理。
焦永胜那个家伙一路上除了开车之外什么都不干,全是让小徒弟小穆动手,但这会儿他却只是让小穆提水,自己仔仔细细的擦拭墓碑。
看着焦永胜那张被高原紫外线灼烧出斑斑痕迹的脸,李野忽然觉得这个闷葫芦也有细腻的心思,只是从来不喜欢跟人叙说而已。
一个多小时之后,陵园内的哭声逐渐止息,好多疲累不堪的老年人,好似都放下了一块心病,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沉重,嘟嘟囔囔的有了几分释然。
“三伢子,你放心吧!家里人都好着呢!我身体也好着呢!等以后这条路修好了,家里人就经常来看你.”
“.”
“咱家分了地,粮囤里攒了三年的粮食,以后再也饿不着了,你看看我身上的新衣服,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哩.”
“.”
有人拿出了一路上没有舍得穿的新衣服,换上之后对着冰冷的墓碑显摆,证明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吃穿不愁,幸福满满。
今天大家能过上了好日子,正是因为有无数先辈前仆后继的付出牺牲,大家应该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以告慰这些长眠在地下的英魂。
摄制组的人都抓拍下了这些镜头,而杨玉民和他的同事已经在心里开始打草稿了,他们就是干这个的,要是这样都拿不出合适的宣传文案,那才奇了怪了。
杨玉民的同事对着杨玉民赞叹道:“这一次真是歪打正着,拍摄效果太好了,太感人了.”
“待会儿咱们集体拍摄镜头的时候,可以让大家换上风华服装的新衣服了,人家风华服装赞助了这么多,不能连个镜头都不露.”
杨玉民淡淡的笑了笑,没做声。
他知道这是对方在向自己示好,但任何精神宣传,都需要物质上的支持,如果没有李野的帮助,就凭手里的一部摄像机和有限的几卷胶片,怎么可能拍摄到这么多感人的画面?
。。。。。。。。。
扫墓结束之后,很多老年亲属好似一下子被抽走了全部的力气,有的躺在旅馆之中呼呼大睡,有的着急回家,因为担心家里的二亩地。
其中一些本来表示要去日光城和南山烈士陵园的人,也都纠结的表示不想去了,因为路上太累,浪费时间又浪费钱。
这让李野有些无奈,因为再有两三天就到山南了,等在山南汇合扫墓之后,他们应该按照计划从青藏线返回内地。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想走了,至于什么布达拉宫、纯净天空、翡翠湖泊之类的绝美风景,对这些老年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吸引力。
想想后世很多人一生必驾318的执着,也不知道是时代发展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层次更高了,还是.吃饱了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