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回来之后,先是将证据呈上,接着就在朝堂之上当众脱下了上衣,请圣上及众大臣看清楚自己身上的剑伤。
傅清芳听说,太子在大殿之上当着众朝臣的面流了眼泪:“这一剑直冲着儿臣的心口而来,要不是儿臣身边的人冒死一撞,救下了儿臣,儿臣的性命早就丢在金陵府了。即使这样,儿臣也昏迷了三天三夜,差一点醒不过来,要不是记挂着父皇母后,儿臣怕就这样睡了过去了。”
太子给出的证据实在是齐全,皇帝即使想偏袒吴家都不行了。
再说了,虽然皇帝平日里更宠爱吴贵妃及其所生的三皇子,可太子是他的嫡长子,是他亲自册立的储君,吴家的胆子竟然大到了这个地步,敢朝储君动手,保不准哪一日就会朝他这个天子动手了。
帝王最害怕的就是臣子的不轨之心了,尽管这不轨之心不是对着他的,是对着他的儿子的。
帝王的雷霆之怒,加上朝中敌对势力的推波助澜,偌大的一个吴家就这样倒了下来。
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中,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太子。
现在坐在位子上的这位陛下,共有七子五女,大皇子早夭,二皇子是嫡长子,被立为了太子,三皇子是吴贵妃所出,四皇子五皇子的母族不显,也不受皇帝宠爱,早早的就分府出宫了,在朝里也没什么势力,只担着个虚名,六皇子七皇子年纪还小,没什么竞争力。
三皇子栽了个大跟头,太子在朝中的风头一时无两,真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傅清芳虽然住在皇觉寺里,可也不是个聋子瞎子,她倒是听说,扳倒了一个大对手,太子倒是变得越发谦逊起来,不说结交众臣了,就连东宫也变得门口罗雀起来。
待到了六月,太子又做了一件大事,他上书提出全面解除海禁,只是这海商要由朝廷来统一来管理支配。
本朝虽然不禁海商,但是也不是支持的,太子这一上书可是在朝廷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不过圣上不但没反对,反而当场点名了几个大臣,让他们拿出一份章程来,这海禁放开以后,到底要怎么管理才好。
圣上这是同意了。
这既然是太子提出来的,到底要怎么做,选谁做第一批的皇家海商,自然被太子紧紧抓在了手里。
傅清芳倒是没多做关注,等到开放海禁的事情尘埃落定,她再去分一杯羹也不迟。
郭氏也不是蠢人,儿子跟三皇子关系密切是众所周知的事,现在三皇子的外家白抄,三皇子被圣上训斥,眼看着太子党如日中天,郭氏怎么能不心急。
这历来皇位之争最是残酷,一个不慎就是抄家灭门的风险啊!三皇子这个主子在皇帝那里吃了挂落,镇西侯府也得跟着小心起来。
索性镇西侯府在长宁城里就只有两个主子,傅清芳又在庙里不回来,府里就只剩下郭氏了。
她干脆闭门谢客,谁也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