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不过这个数目其实是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的,后续到底会有多少百姓愿意送孩子来上私塾还是未知之术,若是人数太少了,或者人数太多了,后续该怎么处理都是问题。

管玉和苏迎分别拿了算盘开始计算,最后算出来的结果相差不是很大,其中主要的差距就是在用纸方面,这方面是个不确定因素,一个孩子最后会用多少纸张实在是不好计算。

这个价格目前来看并不算大,以宛临的财政状况来看的话算不得是负担,便是一两千之数也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不过这算的也只是一年的花销罢了,后续学生多了之后这方面该怎么处理却又是一个问题,要一直养这些夫子和学生们么?或者说,后续有哪些方式能够创收这个问题倒是还需要好好想想。

不过想到这些孩子之后应该是有大半会到都尉司或者幕府之类的地方为宛临效力的,这本身便也算是回报了,这些且当是前期投资好了,若是后续商业发展起来,百姓都富裕了,再逐渐恢复收学费的制度也不是不能考虑。

这般想着谢宸安算是松了口气。

谢宸安又跟秦单聊了聊,让她开始为此事的宣传而做准备。

谢宸安又和几人聊了聊关于后续夫子和招收学生方面的问题,不过这几个人都不是专业搞这个的,对此都是有些不太好把控。

谢宸安瞬间觉得自己这边不行真的得开个教育组了,专门负责教育这方面的事情,这样的话无论是组织孩子上课,给夫子发薪水,还是印刷书籍就都有人管了,不然这些事情无论是交到安绍或者陶笑的手上都不合适,这方面的事情又多又杂,无疑会带来很重的负担,还是单独成立一个部门出来比较好些。

只是这部分的负责人让谁来担任倒是成了个难题,谢宸安让几个人想想看,有没有德高望重的老夫子推荐,冯清想了想,倒是还真的想到一个人,这人名叫温宣德,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她在先皇时期参加科举曾经拿了探花的好名次,后来曾经在京中任职三十余年,直到十年前自觉年龄大了,这才主动提出了告老还乡,带着一大家子人重新回到了宛临。

因为她的才学和经历,在宛临之中她也算是极为德高望重的了,不过她老人家回到宛临之后的这十来年来倒是一直都是修心养性的状态,不怎么理会世事,只醉心于书画,很少见外人。

谢宸安听了她这情况之后觉得这当真是再合适没有了,她要是能够出山掌管教育这方面的事情,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即使她不愿意管理这些杂事,只统领全局也是可以的,剩下的这些事让手底下的人来做也就是了。

不过这样的人自然不好一道诏令将人强行召过来,谢宸安觉得还是她自己去亲自拜访一下比较妥当些。

谢宸安问清楚了她的具体位置,等到几人离开之后便笑着问萧敬之,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一趟,咱们也来个三顾茅庐展现一下诚意。

萧敬之对于谢宸安偶尔会冒出一些奇怪的词语已经习以为常了,他已然从她的话语之中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于是便点头答应下来。

谢宸安不知道温宣德其人,他却是知道的,他十岁的时候正值萧战被困在前线,这温宣德是当年少数开口为萧战求情,恳请皇上第一时间派兵增粮前去营救之人,可惜当年女皇并未采纳她的建议,而她的言官之路也就此终结,当初她是真的想要回来养老还是心灰意冷之下才做出的这般举动却已经是不可考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