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宸安开口道:本王记得永禄王离开宛临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吧?怎么这十几年你都是这么管理的?除去去年因为蝗灾而收不上赋税之外,这十几年你都也没收上来过赋税?
永禄王夺储君之位导致身死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毕竟女皇上位到现在都已经超过十几年了,若说此事起到不好的影响那肯定是有的,但若是说这十几年来都是因为此事收不上赋税那就有点太过了。
马林开口道:那倒也不是,只是每年收上来的赋税并不多,只够勉强开销罢了,是以并未有多少存余。而赋税中仅剩的那些前段时间都用来修缮王府了。
谢宸安心中憋着一口气,随后道:既然如此那主簿便将这些年的文书都给本王呈上来吧,本王也要一一看过了解收支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史振明显是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听到谢宸安这话主动道:回王上,去岁的文书臣今日都已经带过来了,至于旁的待臣回去整理妥当之后就一并送去王府。
谢宸安点头,如此甚好。
楚涧此时笑道:王上,这文书不如就先让草民帮着先行过目。
谢宸安听闻楚涧此时自称草民方才意识到自己此前的疏忽,因为楚涧是萧敬之的人,所以她之前没想过给她封什么官,而白如则是因为她还想继续考察一下,没想好放到什么位置上就也没有封官,所以现在两个人都是白衣,这个时候只能用草民来自称。
谢宸安念及如此笑道:你已是我的幕僚,以臣自称便可。
谢宸安又看向白如,你也是如此。
楚涧和刑戮都是萧敬之身边之人,至于日后如何还要看萧敬之的打算,不过即使如此白衣也是不妥,如今可都先挂上幕僚的名号,这样既不会干扰刑戮和楚涧平日的行为,也可以免除此种问题。
白如这边也是一样的,考察期不如先冠上幕僚的称号,总比白衣来的好些。
楚涧闻言道:臣遵旨。
萧敬之此前就说了楚涧有一目十行分毫不差之能,所以让楚涧跟着过来,这个时候她主动提出来帮忙看文书,谢宸安自然是不会拒绝的,于是将史振方才呈上来的文书交给了她。
楚涧接过之后就开始翻了起来,她翻书的速度果然很快,一页页纸张都一翻而过,着实让谢宸安对她的阅读速度叹为观止。
楚涧这边看着,谢宸安此时对郭山问起了都尉司那边的情况。
从郭山的回答来看当初永禄王的确是将三卫的人马都给消耗空了,之后就只剩下了一千余人幸存,她接手到现在逐渐发展成了三千多人的样子,合算每卫一千余人。
这个情况倒是比之前谢宸安想象中的要好些,不过朝廷定下的标准却是每卫八千至五万人,也就是说她现在拥有的兵马即使距离最低数额都还差两万多人
谢宸安又问了些具体的情况,郭山这边只说是因为宛临的税收情况不是很好,养不了那么多的人。
郭山这话倒是和之前马林的话互相呼应,至于真实情况到底是不是这样,那就还需要之后再进行确认了。
这时楚涧已经飞速的翻完了两本文书,她抬头看向谢宸安,说道:王上,臣发现了几个问题不知道当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