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宸安一边跟萧敬之说着, 一边自己也在心里寻思着白如说的那些话。
白如说起来就是一个权谋家,她野心勃勃的想要扶持出一位皇帝出来,以彰显个人的才华, 完成个人的使命感。这种人其实历史上就出现过, 她和朱棣身边的道衍和尚倒是颇有几分相像。
说起来谢宸安在读史书的时候也曾经对道衍和尚很是倾佩来着,十几年如一日的撺掇一个人造反没有恒心和毅力是做不到的,更为难得可贵的是在朱棣上位之后他一无所求,最后继续回到了寺庙之中常伴青灯古佛终了余生, 他这一生仿佛就是为了成就朱棣的霸业而活。
这样的人让人感慨, 也让人倾佩。
然而纵观历史,朱棣之所以造反其实也是被逼到了一定程度, 若不是朱允文太过忌惮他,频出昏招,他也未必真的能够踏上这一步。
其实说白了, 历史中基本上大多数造反都是因为被逼到走投无路, 所以只能选择了这条仅剩的路努力活下来,毕竟造反是个高危事件,一旦走上这条路, 除非真的成功踏上了皇位,否则一旦失败了定然是身首异处的下场。这样的结果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面对的,因为历史上造反最后真的成功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朱棣当时造反之前已经具有了很高的基础。首先他在封地内拥有了很高的声望,封地内百姓一度都只知道他的存在而不知皇上。第二, 他曾久经沙场, 自身对于战争是很有敏感度的,所以他有领军作战的才能。第三, 他有充分的武器和军队、粮食储备。这些都是他在封地十几年时间积累下来的基础。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一定要造反的理由,他是真的被逼的走投无路了, 就连装疯卖傻他都已经做出来了,他除了这条路没有别的路了,所以他才造反,而她现在呢?
现在在位之人是女皇,对她不至于造成直接的威胁,在皇宫的时候其他皇女或许明里暗里还会因为她脚上的胎记而害她,而她到了封地之后远离了这些人,山高水远,那些人再想害她已经变得很难。
此时真正的威胁其实是女皇驾崩、其他皇女登上大位的时候,然而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那一天还有很远。
她还未到达封地,封地内的大小事宜都还没有接手,而且有着此前永禄王给她留下的那个烂摊子,她去到封地之后所面临的问题绝对不少。
她对去到封地之后的打算此前也大致的跟萧敬之讲过,他们的看法都是一样的,先发展经济,想办法获得民望,而后再征兵,将三卫给组建起来,这样若是日后有什么事情她也并非是毫无还手之力了,至于其他方面的建设也总是要一点一点的来,一切都是要脚踏实地的慢慢发展的,若是日后真的有朝一日她被逼到了不造反就会死的境界,她说不定会走上那条路,但绝对不会是现在,她现在什么条件都未达到,这个时候怂恿她去造反跟直接怂恿她去送死一点区别都没有。
说起来从白如出现的时候谢宸安就一直在观察她,眼见这人一身破衣烂衫却神采奕奕,若说她对此人没有好奇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人随后的举动却是让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