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军中好汉吴道理

钱有为在吴县,那可是出了名的大善人,为官从不欺压百姓,对于县中的读书人更是大力支持。

谁家缺衣少食、缺笔少墨,只要让他知晓,第二日就会送到家中。

而吴县出身的读书人,都在钱有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如主簿陈默,就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钱有为因前身是商贾,很多博取功名的读书人在出名后,都会选择与他划清界限。

或许是怕受其连累,又或许是担心受到牵连。

钱有为对此并未失望,反而日复一日相助他人,所求也不过日后钱家受难时,有人能帮他一把。

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钱财再多,不及好友三人。

落难时出手相助的朋友,才是至交。

方晨,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在他之外,受钱有为恩惠者,数以百计。

方晨明悟,钱有为心喜,当晚宴请亲朋(陈默和吴道理)。

三人对饮,吴道理拍着桌子喊道:“大人,我这主意不错吧?”

钱有为瞪了他一眼,“你还好意思说,三言两语就被小晨蛊惑,险些酿成大错。”

吴道理却不生气,反而得意十足,“不管怎么说,我这计策也算是成功了。你们读书人办不成的事,我老吴做到了,陈默啊,你说呢?”

陈默哭笑不得,忙道:“县尉大人,不愧是人中英杰。”

“那是!默啊,我跟你讲,想当初老吴还在军中时,那才叫一个威风”

酒劲上头,自然免不了吹嘘自身几句,好叫旁人拍手称赞。

可在场三人已算旧友,知根知底,对于吴道理讲过千百遍的个人“经历”早就嗤之以鼻。

没聊几句便没了下文,再看却发现陈默不知何时将座位挪远,有意避开吴道理。

气氛略显诡异,吴道理瞪着眼看了好半天,随后站起身,“你们不愿听,那我去找千里说!”

也不管二人是何反应,直接离席,跑到方晨所在的后院中。

钱有为苦笑,“吴县尉不喝酒时还算彬彬有礼,怎得每次喝完酒,跟变了个人一样?”

陈默附和道:“大人,下次吃酒,还是别请他了。”

虽然嘴上掀起,可每次吃饭,他们都会叫上吴道理。